关灯
0

大洲老师写作交流访谈实录

摘要: ~~~~才情睿智篇~~~~ 【大洲】附最新个人简介: 徐景洲,笔名大洲,祖籍山东郯城,1956年10月6日生于江苏邳州。1975 年运河中学高中毕业,下放到邳州县赵墩公社郭口大队当插队知青,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四是多写
别的不说了,最近,我会找原创文学栏里的某篇文章作一个修改范例的。

附一篇关于写作的旧文:

“砍头去尾”编辑秀

当教师,做编辑,总是在看稿改稿,难免不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养成一付铁石心肠,自号“冷血杀手”,常干些“削足适履”勾当——先划好版式,再朝里填文章,凡遇字数多的,一律痛下杀手,或砍头去尾,或强挤水份,或刮皮削肉,直删得一篇稿子布满曲曲折折红线红字,仿佛血流成河,美美地不多不少地呆在版块里,才大喝一口水,直叫“痛快痛快,如武松血溅鸳鸯楼”。

某日有作者来,拿出一篇五六页长的稿子,说不是为发表,只想求修改。我接过他的稿,瞄了一眼,便将第一页撕掉,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是删出来的,一般作者的毛病是头太大,尾太长,砍头去尾才恰当。说得他哈哈大笑,随手接过我递过的稿子,看后说,这头一页真多余。又翻到最后一页,细看后,也自顾撕了。我又拿过他的稿,扬了扬说,中间还有些水份,等我没事时给你挤挤,就可发表了。他听说能发表,高兴地起身,连声说:“真开了眼界,佩服佩服,学到许多东西。什么时候来拿样报?”我将他的稿子朝文件夹里一塞,朗声回答:“下周!”

某日给大专班学生讲古代文学,课间休息时,提到若同学有文章,可以交给我发在市报副刊上,当即有坐在最前排的女生递上来一篇。我随手翻阅一下,上课时,扬着手里的文稿,说学生作文,有个通病,就是文章开头,总要写些不必要的交代,而且这种交代往往还很长。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对于读者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说着,就将这篇稿子的第一页撕下来,并且夸张地揉成团,扔进字纸篓里,然后把文章交给另一个同学。那同学细细看了看,说看不出撕掉了什么,文章开头很完整。接着,他又好奇地从字纸篓里拿出撕掉的稿纸细看,说“真多余”。我大笑,让他把文章的最后一段删掉,再交给文章的原作者。写稿的女学生脸红红地翻看着她的文章,喃喃道;“文章原来是这样改的!”

这类的“编辑行为艺术”,我兴之所致时,总会来上一场。我把这视为编辑秀,有表演的性质,显示的是职业技能的娴熟,从中体味的是驾轻就熟的快感,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自信。这就像疱丁解牛一样,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做久了,就会熟能生巧,养成高超的技能,可以凭感觉做事,正如古人所说“神乎其技”也。

【望月怀远】经常听到有人评论好的文章时,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您认为,在写作中,素材一定要取于真实吗?或因体裁而定?

【大洲】这是艺术的辩证法,艺术像真,最好,生活像艺术,也是最美.
素材的来源多种多样,所谓亲身经历的,听来的,看来的,甚至借古代一个故事演义发挥的,不一而足.就我本人来说,写的散文基本真实,若有不真的部分,也是记忆的失误.小说呢,取材于生活,再加个合理的想像加工.确实,素材是否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存在,是由体裁决定的.
但大多数的伟大作品,其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个特别的话题,关于两者关系,曾发生过无数次的争论,现在不仅争论了,打官司的也有了.
但对于初学写作者,还是取材真实的好入手.

【末班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陈忠实写《白鹿原》,从一九八六年起开始准备,至一九八八年四月动笔,到一九九二年定稿,历经四年的写作修改才告完成。可是现在的人出名或成功就显得太简单了,靠炒作,甚至靠“脱”,一夜就名满天下。而文学的炒作尤其厉害:从金庸、王朔的封笔,到木子美的身体写作,到郭敬明的抄袭,到最近安意如的“引用”,文学似乎越来越“无厘头”了。连一些名家都不能免俗,您如何看待这些文化现象?您对当前文学的“炒作”怎么看?


【大洲】我看正常,为文学者,本来目的就多种,其实二三十年代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了文学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之争.现在要加上艺术是否为钱之争了.
生活永远如此,为艺术为人生是文学的真生命所以,喧嚣一时的东西是长久不了的.就像雕玉,有些人毕其一生,雕的是传世之作的艺术品,有些人是批量生产的仿古件,前者得以永恒,后者只能速朽.
默默耕耘吧,精品不易生产,也不会太多的.而社会需求却以大众口味为准,多而不求其精.文化也需要快餐.只是社会主流媒体和主流人士,要自觉担当起引导的职责,否则,这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梧桐雨】常言“一粒沙子中藏有大千世界”,世间万物在作者笔下,可化作文字信息,显得比原来的事物更为生动细致,这就作者给予它的灵魂所在。
请问大洲老师,在这写作过程中,您是怎样扣住作品的灵魂的?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4-19 11:55
  • 4
    粉丝
  • 933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