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问题报告 它是把工作中出现或遇到的某些重大问题或情况向上级反映的报告,比较多的是专题报告。 这种报告在写作时,要着重写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一问题的性质,说明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以供上级了解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在结尾部分,常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等作结语。 (3)回复报告 主要用于答复上级的询问或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其处理结果的回复。它通常是根据上级要求所作的报告。 这类报告首先写明理由,其次写报告的内容。要按照上级的询问要求一项项答复清楚,或是按实际情况把办事的依据、主要措施、结果等写得详细具体。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或“特此报告,请审查”等。 (4)总结报告 严格来说总结报告并不是公文,但它又有公文的成份,也是我们经常要写的东西,所以在这里简要讲一讲。 一篇好的总结报告,对上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下要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对工作有指导意义。还要有好的介绍方法、有吸引人的力量,能说服人、打动人。基本要求是: 第一,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写总结报告不是为了“例行公事”、“应付差事”,而是为了寻找事物的规律性,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不是为了算流水账,罗列现象,只叙述情况和过程,而是为了分析、综合,抓住主流,探索本质,摸索规律;不是为了搞绝对化、一点论,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找出教训。即要讲优点,又要讲缺点,既要报喜,又要报忧。这样才能有高度的概括,精深的锤炼,使总结充满活力和指导意义。 第二,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材料。写总结报告时,是要用大量事实作依据的。既要从实际事物中引出经验和教训,又要悟出道理和规律来。因此,占有的材料越丰富,引出的道理就越有说服力。任何总结报告如果没有充足的材料作依据,是不能写好的。材料的获需靠平时的积累,那么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那些材料呢?一是文件资料类,包括上级下发的文件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部署、科室的总结报告、各种会议记录、座谈会纪要、工作简报等;二是所见、所闻类,包括工作进行中的主观条件、发生的问题、碰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效果以及典型事例等。三是需搜集整理的。如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存在的问题、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等。有了这些资料再加以分析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等到你动笔写得时候,就会很得心应手了。 第三,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反映出个性来。个性来自于实际。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就如实地反映成什么样子,既不用主观的框框去规定和剪裁客观事实,也不能把外地区、外单位、外部门的情况张冠李戴的变成自己的情况,更不能把违反科学的、缺乏客观依据的东西写进总结。现在大家都喜欢从网上下载东西,这应该说是一个扩展思路、激活思维的好方法,能够给自己很大的信息量,用好了对提高写作质量很有帮助。但如果过分依赖网络,就会造成思维的懒惰,消弱你分析问题、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会使文章缺乏个性。所以一定要正确运用网络而不依赖网络。 第四,必须认真研究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有的是通过文件直接下达的,有的是通过各种会议和其他途径部署下来的。本单位领导的意图往往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平时要注意多听、多记、多整理、多领会领导讲话,使写出的总结报告符合领导意图,符合中央精神。 总结报告一般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情况概述。简要说明工作完成的时间、背景、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效果等,给人先有一个全貌的了解。 第二部分写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这是总结报告的重点部分。结构上多见于按照工作性质的分类,分成若干个小标题,把做法和经验揉在一起写。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方便。 第三部分写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这部分要求简短、明确,切实可行。 (四)意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