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话稿的分类讲,主要有工作报告、会议讲话、会议开幕词、闭幕词、汇报提纲、会议发言等,现分述如下: 一、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根据法律(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政府组织法、工会法等)或有关章程的规定召开的代表大会、委员会会议,由法定代表人或组织的负责人就一个时期的工作向代表、委员会报告工作,提请代表或委员审议。工作报告于比较规范,在内容上不同于一般的讲话,事前一般由会议的常设机构或组织经过一定程序研究通过后,才提请会议审议。工作报告的内容体现的不是报告人个人的意见,而是组织的意见,不能使用“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之类的谦词。 从内容上讲,一般情况下分三个大部分:一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二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三是主要措施。这三个题目,每个题目也可以分成两个或几个题目。如第一个大题目“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可以分成“过去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个题目。如两个题目合在一起写,则在成绩写完后再接着写存在的问题,这样看起来眉目也较为清楚。再如第二个题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也可以写成“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一个题目下分别写两个内容。对第三部分“主要措施”,更可以分若干个小题目来表述,如小题目太多,也可以按小题目的性质进行合并,形成几个并列的大题目,这样第三部分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整个报告也就不受三大部分的局限。 在行文格式上,工作报告往往有两个标题,如正标题为“政府工作报告”,副标题为×年×月×日在第×届×省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标题之下是报告人职务、姓名。 工作报告要做到用语庄重,用词准确,明白无误,应避免过分口语化。工作报告临场报告人不脱稿、不临场发挥。 二、会议讲话 工作会议或专业会议上的讲话,是向与会人员阐明会议目的、指导思想、主要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及需要明确的政策措施等。这类会议中心突出,议题集中,不管会议文件有多少,中间发言形式怎样,一般都有一个主要讲话。主要讲话在会议开始或会议结束时进行,如在会议开始时讲,在会议进行中一般要对讲话开展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正式会议文件,由与会人员带回去学习贯彻。如在会议结束时讲,则要吸收会议进行中的成果,进一步完善讲话内容。讲完后即形成会议文件。 起草工作报告和会议讲话,是一项严肃的任务。至少要做到“吃透两头”。即“吃透上头”和“吃透下头”。具体讲:“吃透上头”,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方针、政策,制定的各项重大措施及法律、法规,确保讲话同中央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违反中央、上级精神和违法违规现象,当然,凡是中央已有规定的,没有必要成段照抄照搬中央和上级文件原话。着重联系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兼顾领导讲话意图和风格,要及时掌握和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和一贯讲话风格,决不能我行我素,好象不是领导在指挥你,而是你在指挥领导,把位置摆错。“吃透下头”,就是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群众的呼声、要求,要从情况和问题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善于总结提炼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既要避免盲目性,又要防止无的放矢,落实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这项工作是非常繁重复杂的,需要广泛收集各种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可以这么说,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产生一篇好的讲稿。调查研究也不一定要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基层开座谈会,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广泛了解国内外、省内外信息,有的专业部门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料,要善于从这些珍贵的资料积累中提炼、更新,总结出有价值的材料。政府领导的重要工作报告和讲话,原始材料一般由专业工作部门提供,因为专业工作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辖的工作代表了政府委托的工作,具有权威性,而政府的重大决策也必须由专业部门去贯彻落实,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所用重要数据一律以统计部门为准。这是一般的程序。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