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利用谐音来制造幽默。这种幽默只能在口头上发挥,书面是不行的。它利用的是说话人说的是一个词语,听的人却把它听成(或者是故意听成)另一个同音 的词语。举个例子:医生为一个姓焦的病人检查完身体后就对他说你以后不能同房了,病人是偏僻山村来的农民,不懂同房的意思,医生再解释,就是不能做爱了, 病人更不懂了,医生一急之下,就说,“就是不能性交呀!”病人更急,说:“我爸姓焦,我爷爷姓焦,祖祖辈辈都姓焦,我为什么不能姓焦?!”病人把“性交” 听成“姓焦”了。 有时还可以用方言,或者普通话不准来制造幽默。这也是一种谐音幽默。如有这么一个笑话,一批大学新生正在进行军训。这天,指导员操着方言说:“今天,一班 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 !”同学们听了面面相觑,搞不清这算什么训练内容。后来一个同学看了指导员的动作,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 第三种故意不把话说完整,留给别人想像和引申的余地。改革开放前较穷,北京一些单位把组织去澡堂洗澡当作一种福利。一次某单位工会组织两个活动,一个是去 澡堂洗澡,一个是去参观博物馆。由于人数多便分上下午、分男女两批进行。工会主席在大会上宣布,“上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下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 观。要遵守纪律,不许拍照!”工会主席有意无意地没把话说完全,形成了强烈的幽默效果。年轻的女领导刚来上任时,原领导在欢迎会上把单位每个同志介绍给女 领导认识,介绍到我时,我说,“不用介绍了,我们是老相----”讲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老相好”这个字眼,我才慢慢接下 去,“是老相识了”,大家笑了起来。这就不多不少营造了一些幽默气氛。 第四种是实话虚说,虚话实说,故意混淆本义和引申义;这可有如下方法:一是把原本比喻硬理解为被比喻本体或相反,二是把抽象的概念硬作具体化,把具体的东西硬是抽象化,或者把两者当作一回事。 第一种情形的例子: 孩子:“爸爸你当过船长吗?”爸爸:“没有。”孩子:“那妈妈为什么说你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比喻感情不专注,投机取巧,天真无邪孩子却把它理解为真正的船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