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复比较,精心安排,做到布局合理,层次清楚 刚才讲了讲话稿的主题,主题定下来后,就要围绕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也就是通过构思把讲话稿的骨架定下来,明确文章分几个部分,并列出提纲,然后才能动笔。我的体会是写讲话稿最费脑子的还是构思这个环节,只要把路子搞通了,写起来并不困难。文章的构思需要反复研究,认真思索,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时要提出几个方案,经过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就拿今天的讲课稿来说吧!先后提出三个方案,开始打算写四个问题,第一、写讲话稿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讲话稿的谋篇艺术,第三、讲话稿的材料运用,第四、讲话稿的语言艺术。后来考虑摊子铺得太大,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难以讲清楚。后来改为两个问题,第一写讲话稿的基本原则,第二写讲话稿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这个问题很大,列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准备展开来讲,仔细一想,依然感到摊子太大,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结果把第二方案又放弃了。现在讲的是第三方案,在写作技巧里不全面讲,只是有针对性的讲几个问题。 讲话稿的格式比较灵活,不象法定公文那样规范。用什么样的格式要由内容来定,内容决定形式。一篇讲话稿,大体上分开头、结尾和主体三个部分,开头和结尾都比较短,主体部分一般分几个层次和段略,在构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形式的完美,要注重内容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就是要围绕主题,抓住和解决几个问题。讲话稿不同于教科书,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要面对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要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它解决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二要突出特点,如果讲话稿通篇都是共性的东西,就显得平淡、空洞。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个性,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当然共性的问题也要解决,不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共性的问题也解决不好。对中央的指示,全国都在贯彻,因为中央的指示有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共性。但中国这么大,沿海同西部情况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同汉族地区不同,同样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疆与西藏的情况也不同,不抓住自己的特点,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中央的指示也贯彻不好。中央同意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变通执行,不搞一刀切。如王乐泉同志在2000年12月23日召开的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上突出讲了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问题。这就抓住了新疆的特点。三要求新求深,力求观点新,材料新,使人听了耳目一新,而非老生常谈。要注意抓方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有些新生事物开始出现在个别单位,如20世纪70年代,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它代表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中央及时加以扶持和推广,从此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有些坏事也是从苗头开始的,如“法轮功”开始出现的时候,只在少数人中间传播,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后来蔓延开来,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对方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不能忽视,抓住了这些问题,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度。老问题也在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点上,解决的办法也要创新。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