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三)写作后 1.现场听讲。要检验一篇讲话稿成不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亲临大会现场,听一听领导在讲话时作了那些改动,甚至有没有字词、数字、表述或其他方面的错误或失误,总结总结领导的习惯。同时,在现场还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评价,有助于自己今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会后总结。我们有一个习惯,总是只顾忙着筹备会议,但会议一开完就认为万事大吉,可以松一口气了。其实,要真正快速提高自己和团队写作水平和筹备能力,会后总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2007年,我任综合股股长期间,曾召集过大家开展过这方面的工作,效果应该不错。有些什么失误、有些什么经验,下一步该怎样改进,自己可能不很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想,但通过集体讨论、总结,就可能会豁然开朗。另外,大家平时应该针对如何写好讲话稿多进行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技巧,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