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领导者的特点。领导者的经历、经验、气质、习惯、爱好等个人特点,不仅是形成讲话风格的重要因素,而且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讲话产生直接影响,平时要多留心,功到自然成。二是要研究领导讲话的特点。细心研究有关领导爱讲什么,喜欢怎么讲。要争取多参加会议,会场是体现领导讲话风格最重要的地方,即席讲话和现场发挥最能体现领导讲话风格,要多听,多观察,深刻体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要对领导的历次讲稿进行分析研究。一种方式是按照讲话的时间顺序研究,把握领导讲话风格形成的轨迹及不同时期讲话的特点。另一种方式是按讲话类别进行研究,重在把握领导者在不同场合、处理不同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第三,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将所有领导讲话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共性与个性,体会出规律性的东西。三是要积累与领导讲话风格相关的知识素材,仅仅具有一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目的是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相近或相合,在写讲话稿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风格来。四是尽量使讲稿风格与领导者的讲话风格相近,秘书人员不能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使讲稿的思想、内容、政策举措和风格符合领导者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即通常所说的章法,就是讲究结构,搭架子,对讲话稿的总体框架进行谋划。在讲稿起草过程中,确立主题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占有材料主要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条理结构主要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有了主题和大量有用的材料,如毫无章法地堆砌一番,根本算不上一篇文章。文章有体才成篇。谋篇布局,如同描绘建筑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施工,再好的构想也难以落实。章法体现领导讲稿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讲稿的风格、特征、节奏和气势,是评价讲稿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起草人员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曾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定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结构上看,文章都有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领导讲稿也不例外。这种结构是刚性结构,这三部分既不能少,也不能搞颠倒。从写作学上看,讲稿也有层次、段落之分。层次是指把与主题相关的大观点分成几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就是一个大层次。段落隶属于层次,是层次下面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识和相对独立的文字段。在谋篇布局上,首先要安排好大层次,然后再考虑段落的排列。一般来讲文章应有三层结构,最高一层是全篇讲稿的大结构,中间一层是层次结构,最低一层是段落结构。通常老秘网的领导讲稿,主要有三种,一是并列结构,有的也称为横向结构,或板块式结构。指同一类型与层次的内容并列于讲稿之中。典型之作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特别是部署工作的会议讲稿,一般应用并列结构。二是递进结构,有的也称为纵向结构,或纵深式结构。即内容按层层深入或步步扩展的原则排列。有的由远及近,有的从小到大,有的从轻到重等等。三是复合结构,有的称为总分结构。实际是并列结构与递进结构的混合运用。在一篇讲稿中,三种结构往往是并用并存的,其中复合结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起草讲稿,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领导讲话的风格和习惯进行灵活掌握。一篇好的讲话稿,在结构上应该做到要素完整、结构严谨、体例统一、承转自然、疏密匀称。 在具体起草中,要围绕主题分层次,根据层次排段落,按照联系讲照应,针对轻重定详略。在内容上,领导讲稿的开头,起着引发、定调的作用,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宗明义。即在讲稿开头,简要概括讲话的背景、目的、任务,意在引出下文。正文是讲稿的主体,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意见和有效的措施,要求充实具体,清晰条理。写好结尾也很重要,一般要讲一些带有方向性、展示性、结论性、建议性、要求性、鼓励性、希望性的话语。要求结尾响亮有力,干净利索。在文章的过渡方面,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要严密,务必自然而然,不留斧劈刀削痕迹。用好过渡段,造好过渡句,遣好过渡词,在转折处巧用关联词或转折词等。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