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是脑力工作,属于机关里很高级的、有贵族气质的工作。端茶倒水、跑跑颠颠,有腿的人就能做,难度系数低,不但难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还往往会被贴上“没文化”的标签。写东西则不同,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永远与思想、文化、才气联系在一起,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有思想、有逻辑、有头脑的反映,因此,写东西就成了一项具有很高“区分度”的事情,能够让领导把你从芸芸众生中识别出来。 公文是你献给领导的最为艳丽的花朵。通过文字所进行的交往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为讲话或者文件是领导思想的表达,一篇好的文字材料可以为领导赢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受到群众激励和拥戴的领导,自然不会点破这个东西是手下人写的,但他会十分默契地返过头来更加器重为他起草讲话的人。 为领导写东西时间长了,就逐步会被认为是领导光辉思想的演绎者甚至是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者,因此被度上一层“领导红人”的油彩,荣耀加身,何其光彩。 写作对于仕途的帮助,还在于通过公文这个载体,为你创造与高层领导甚至是最高领导结识的机会,甚至可以和他们 “神交”,成为朋友。 我的大学老师,为什么有机会和中央领导认识?就是因为参加了某个写作班子。他们为什么和系统的最高领导成为了朋友?也是因为常常参与起草领导讲话。 写作者容易获得与领导甚至最高领导见面或者交流思想、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因为领导一般会事先讲一下自己的想法、要求或者中途反馈些修改的意见。这样的荣耀和机会,是文字所给予的。要知道,除了这份差事,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直接面对更高领导。 在任何职场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能力让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还谈什么“脱颖而出”呢?所谓“脱颖而出”,就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在一群耗子中成为蝙蝠,而写东西就成了助飞的翅膀。 顺便说一下,如果说写东西可以让你从耗子变为蝙蝠,那么,“香烟”就可能是你必须要吃下去的“盐”。 写东西的人都喜欢抽烟,也许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启迪广袤思维,燃烧无穷智慧”,写东西的时候抽烟会比较有派,也许烟草真的可以刺激人的文字神经,我没有论证过。 不过我倒是听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一位厅局级干部因为常年写材料、吸烟很凶,最后得了肺癌而英年早逝了。 在目前机关当中,需求量最大而又最稀缺的人才就是“笔杆子”。整体而言,当前居于高位的中国政府官员,无论级别多么高,在文化素质上都是有欠缺的,新一代年轻官员现有的文化起点往往比一些领导的文化终点还要高。这是一个可以大加发挥的整体性的优势。上一代人当中真正能写点东西的人,一般都是原来做老师或者部队转业的。他们最初的起点很低,大都是在后来的工作当中磨练出来的。而年轻的“从政”者则完全不同,他们大都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舞文弄墨”应该是基本功。 当然,文化素质高仅是文字能力强的一个基础,二者并无直接关系,就像只有中专文化的阿来写出了矛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小学四年级毕业的莫言拿了诺奖。要练就一笔绝活儿,还是需要在现实中磨练。我们看到许多高学历的人甚至许多硕士、博士,手上的功夫都不怎么样,令人跌破眼镜的人大有人在。也正是从这些事情上,我们的一些领导特别是学历不高而又练就了一手好活儿的人,对“年轻人”、“高学历”不怎么看得上眼。事实也许正是这样,“高学历”确实无法天然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尤其是在机关。表现出较强的文字能力便是年轻人证明自身价值、赢取位置主动的第一个考验。 文字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表达的问题,而是和写作者思想深度、思维能力、素材储备等直接相关的综合性的“思维+表达”的过程。我们很难说,一个逻辑混乱、没有思想、没有头脑的人会写出好的公文来。所以,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当然这种思考不是漫无目的的,而主要表现为对一件事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了良好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接下来就是要熟悉公文的特点、结构和语言风格。公文有着政治性、严谨性、严肃性等特点,不能任意发挥。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对他人公文的学习、揣摩和模仿开始。模仿永远是学习的“入口”和途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