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真心实意要抓的,这样的文章就要下力气进行研究,特别要考虑到有什么新的举措,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文件起草者处于整个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是可以顺车塞进一些自己的建议和主张的。因为常常是领导都没完全想好事情应该怎么办,就让人起草文件了。这里边你塞进一些东西,只要不是特别“个色”,很多时候是可以被领导接受的。这实质上起到了参谋的作用,也发挥了起草者的创造性。起草人可以从中体会到“当点儿家”的美妙感受。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年轻人起草文件,遇到的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修改”,不停地被领导“修改”,最后面目全非。名义上,这个东西是你起草的,但到最后哪里还有你的一句话啊。这个时候,起草公文的人是最郁闷的,因为在他一稿稿地数着还保留着几个自己的句子的时候,他最后一点儿成就感也最终失去了。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还在憧憬领导会因此给你什么夸奖的时候,对不起,领导已经把你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地还给你了,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沦落为了打字员。这还是好的,更惨的情况可能是你写了一遍又一遍,领导就是一次次地说不行,却又不告诉你怎么改,更不会自己亲自改。如果你因领导对你文章的修改而有情绪的话,对不起,领导可能要转过头来“修理你”。 的确,文章被人修改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的事情,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这种感觉类似于把自己的孩子扔掉。但没办法,在机关,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无论你多么不情愿。看一篇小小说吧——《笔杆子》: 高级笔杆子甲、乙二人,皆笔杆子,同为某领导起草文稿。甲每起草,一稿即通过。乙则不然,一稿总不获通过,须经领导谆谆指点,然后出二稿,大合领导心意。后,甲被升一级,而乙已连升三级矣。乙妻问乙:“甲起草文稿,一稿即成,你须二稿方成,甲之才高于你,因何你之提拔大快于甲?”乙曰:“甲与我才力相仿。一稿通过,非我不能也,是我不为也。一稿即通过,不予领导指点之余地,不智也。二稿方通过,恰显我善于领会领导意图,此乃我高明之处。你何言甲之才高于我!”乙妻笑曰:“你确是领导肚里蛔虫。” 在机关,文章被修改常常不是朝着文章这个事情本身来的。哪怕一个字都可能被无限夸大、上纲上线。所以,你不能只看到文章本身的对与错,也不要天真地认为是你和领导的“文字风格”不一样,等等。要知道,这远远不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问题,不是一个文字风格的问题。领导完全可能通过文章修改这件事来判断你的性格,感受你对他的态度,显示自己的权威,实施他对你的领导,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快感。这样问题就严重了,你必须倍加小心。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宜与领导争一词一句之短长。领导要改,要改了再改,要先改成这样再改回原样,要反复地改,无休止地改;领导要折腾,要反复地折腾,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直至精疲力竭、精尽而亡;怎么办?你必须执行。特别是在你的文字能力没有得到领导高度信任和同事普遍公认之前,你必须坚决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改。这一方面可以表明你谦逊的态度并和领导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考虑不周全,即使你自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你还是有提高的余地。至少我自己的经验是,即使文章的意思没问题了,但口气、语气和句式的把握,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对文章修改这件事情,万万不可小觑,就当在反复的磨练中磨砺自己吧。不但磨砺文字水平,更磨砺你无棱无角的“机关性格”。 古人在写文章上曾经追求一种境界,叫“文不加点”。就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完美无缺,别人一个标点也加不进去。这种境界我们尽管可以在机关中去追求,但是在我们自己成为领导之前,恐怕是难以做到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