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圆其说 文章必须是圆的。所谓圆的,一是指必须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机关文稿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即现状(包括成效和问题)——形势分析(包括判断、目标)——措施。措施采取以后,就取得新的成就和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一个系统。机关文稿不同于毕业论文、老师讲稿。毕业论文和老师讲稿一般侧重于分析,把现状、问题、理论根源分析得很透,而到措施往往是一个小尾巴。机关文稿与之相反,现状、问题可以简略,理论依据可以少谈,但措施必须很实,写得很到位。因为机关文稿,由领导讲好后,是要落实下去的,能够落实下去的,就是措施,而不是分析。写机关文稿,切忌提出问题后,没有措施。二是文稿中的观点必须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比如说某市工业发展总体不够快,但其中电梯行业发展很快,那么在摆成效时,可以把电梯行业的快写出来,如产值年增速达到40%以上等,但必须补一句,总体不快,如全市工业产值增速只有百分之几。一篇文稿中自己要圆得通。写文章要做到四自:自圆其说,自说自话,自我批评,自我欣赏。三是大圆套小圆,段段圆。一篇文稿有几大部分,每一部分、每一段落,都要说得圆。 机关文稿主要就是陈述以下四大问题,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也就是一个圆。成效—问题—举措—目标任务—成效—问题……,循环往复。 4、亮点如星 一篇讲话,或总结思路等,必须有亮点,至少有一个亮点,但也不可太多。前年,我去宁夏,走进腾格里沙漠,深入一公里,前后左右都是茫茫黄沙,但有一种小树很显眼,有的一尺高,有的几丈高,开着红色小花,稀稀疏疏,散布在沙漠里,象沙漠里的星星。试想,沙漠中跋涉的人,偶尔看到这一生命,是何等的惊喜,精神肯定为之一振。我问这树名,当地人说,叫“沙漠姑娘”。这使我猛然想到,一篇长长的机关文稿里,就要有这样的“星星”,面对稿子,使人有仰望天空欣赏星星之感。 怎么样找到“星星”呢?一是对某一情况比常人深挖一步。如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大家都能讲到光伏、LED、风能等,但如果对其中一项,如光伏,深挖一步,就成亮点。全国、全球光伏产业的情况,本地光伏产业的情况,要讲到项目,再深一步讲到主要产品,讲到土地、资本、电力、人才等要素供给,再跳出来,讲到竞争,这就能成为亮点。二是讲常人未能讲,或者领导没想到的。比如农民工紧缺,讲讲刘易斯拐点,就有一定新意。三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从约定俗成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换一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新东西,所谓异曲同工之妙。 5、分析得当 机关文稿有分析,这些分析必须是正确的、真实的、中肯的。因此,要做到“三有”:有时空、有数据、有对比。 有时空:是哪一年,哪个月份,是一个时间点(如截至年底)还是一个时间跨度(如“十一五”期间),这些都必须写清楚,不能有歧义。 有数据:分析要用数据说话,现在不仅是经济文稿,就是党的建设、社会民生、社会管理等文稿,也要数据说话。数据使人一目了然,数据放在那里,大家都会看。一篇机关文稿在分析时,如果没有数据,那是不可想象的,就等于没有分析。 有对比:要与过去、周边进行对比,纵向比、横向比,就知道所处的位置了,这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掌握了这“三有”,分析也就能把握度了,即使起先主观上有些偏差,也会在“三有”分析中实现纠偏。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