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摘要: 一、公文写作要则 公文的写作,不仅要遵从公文作为主体之一种的写作通则,而且它作为一种有其自身非凡性的文体,在写作上有与其它文体不同的非凡要求。1.公文的写作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不相抵触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一、公文写作要则 
    公文的写作,不仅要遵从公文作为主体之一种的写作通则,而且它作为一种有其自身非凡性的文体,在写作上有与其它文体不同的非凡要求。 
1.公文的写作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不相抵触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及法规的重要工具,这要求其内容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一致,不应有矛盾、互相抵捂之处。机关制发公文,是为了产生效用。但公文如违反党和田家的方针政策、法律等,也就没有其合法性,从而公文现实执行效用,也就无从谈起。 
    公文写作必须符合作者所在系统及该机关主管业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重要规定,并为作者所在机关的实际结合,以保证所制发的公文不仅内容切实,而且充分地体现出有关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 
2.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制发公文,旨在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收到实效,指导和推动当前的工作,挽回工作中的失误。收到公文所具有的现实执行效用,撰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收到实际效果。 
    达到以上的目的,撰写公文应该坚持以下三原则: 
    必发才发原则。这是指制发公文要从实际出发,确有必要才制发公文。公文写作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撰写公文必须根据机关行政治理活动的实际情况而定。没有非凡的需要,切忌不可动辄制发公文,堆砌“文山”。忠于原貌原则。是指撰写公文必须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公文内容的精髓。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是机关上传下达,沟通情况的重要手段。公文制发后,能否收到其法定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文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所提出的工作原则、方法和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做到忠于原貌,要求写作的材料不许随意杜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注重时效原则。指公文撰写要保证所制发的公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把握时机,保证做到及时迅速。公文根据实际情况制发,与行政治理活动同步运行,井对行政治理产生效用,因而公文撰写时间性极强,有的公文甚至要争分夺秒,假如不能把握时机,时过境迁,就全降低或丧失公文应用的价值。 
3.主题突出,条分缕析 
    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主张、意见。 
    公文的主题应鲜明突出。主题含混不清或多主题,受文者便不知所云,因而很难准确快捷地领会所受公文的意图,导致所制发的公文不能产生现实执行效用。那么该如何突出主题,突出主题在表达上有几点应予注重: 
    首先,公文撰写应开门见山,不事曲笔,不拐弯抹角,不含蓄委婉。 
    其次,一件公文,只一个主题;公文撰写一事一文,不可一文多事。 
    最后,材料的取舍由主题而定;运用语言亦紧扣主题。 
    合理安排正文结构 
    合理安排公文正文的结构,做到层次清楚,条分蝼析,言之有序。 
4.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公文的结构和格式要求,均有国家统一的规定,不可自行其是。 
    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和中心。正文有其结构上的要求。其逻辑结构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又称引据部分,要求简明扼要,说明制发该文件的根据和意义即可。 
    分析问题,这是正丈的中心部分。针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发文的目的和要求,突出重点,将需要解决问题的理由讲述清楚。 
    解决问题,这是公文正文的结尾部分。制发公文旨趣是为了解决问题,故在这一部分应明确具体示知解决结果、结论。 
5.用语得体,表达简洁得体,是指公文的用语与语气和作者的职权、所代表的机关及发文目的一致,遣词造句恰如其分。 
    周密,是指公文的表述准确中肯,不生歧义,没有漏洞,失当之处。否则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动上的偏差。 
    简明,是指表意简洁、明确,没有含糊不清、摸棱两可之处。 
    畅通,是指公文用语要求文理通顺,畅达上口,符合语法、逻辑规律。 

二、公文写作前的预备 
    动笔撰写公文之前,要经过写作前的预备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思想酝酿预备,材料收集整理分析预备、文种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预备等。 
(1)明确行文目的与要求 
    制发一个公文总是为了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据是什么?有怎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可解决问题?用些什么材料来说明自己 的意图?对这些问题,公文撰写者在动笔前必须在思想上理清楚。 
    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由机关党政负责人在制定工作决策时,已经确定下来,然后授意给执笔人。领导授意时务求清楚具体,明确交待行文的对象、行文主要内容与目的要求。 
(2)确定主题 
    有些公文,属于如公布事项,阐明规章内容,发布指示,布置工作等,其主题可以由领导人授意,根据领导的意图直接表述。对于调查报告之类复杂公文,其主题不可根据领导人授意而定,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现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地探索逐步提炼与明确。 
确立主题的要求有: 
    正确、集中、深刻、鲜明四点。 
    文种,即公文名称。其作用是用以概括表明公文的性质。用途和制发机关的职权范围。所以,作者在动笔撰写公文之前,一定要选好文种。选择文种的主要依据有四点: 
    ①政策法规依据 
    公文种类有命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知、报告等,制发公文应根据规定选用文种。 
    ②工作关系依据 
    公文撰写者受文者之间构成的工作关系,是选择文种的依据之一。 
    ③职权范围依据 
    公文撰写机关的职责权限范围是选用适当文种的依据之一,制发公文应在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进行丈种选择。 
    ④行文目的依据 
    公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发,应根据行文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文种。 
    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巧妇难为无柬之炊。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应深入实际,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多方了解情况,广泛收集材料。 
    调查研究不应先带观点,应竖持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摒弃调查研究前及调研过程中的思单定势,揖弃诱导式的调研方法,多方听取意见,注重听取不同意见或反面意见,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获取贵料。 
    调查研究应注重将纵向(历史的)调查和横向的 (现实的)调查相结合。 
    材料的收集要当有心人,注重平素的观察,日积月累。 
    公文的撰写者应统帅材料,不为材料所累。应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去粗取精。 
分析、筛选和取用材料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点: 
    ①选取经核实无误的材料。 
    ②选取能反映事物基本状况的材料。 
    ③选取最能服务于主题的典型材料。 
    ④从多方面选取对事物特征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⑤选取最能说明事物性质、明确是非界限和制定决策的依据的材料。 
    调查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会议调查、访问调查、书面调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等。 
    根据公文性质和行文目的要求,在选用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 
    工作报告、通报、大事纪要、会议纪录等——偏重用叙述法1  行政法撮、规章、公告、布告、合同、协议书——偏重说明;决定、讲话稿等——侧重议论。 

123下一页

鲜花
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5-9-17 19:49
  • 4
    粉丝
  • 189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