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借代 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另外一种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借体)名称来代替。 (4)排比 将内容密切关系,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句子连珠炮般一起说出。其作用有助于气势贯通,条理清楚;语言结构整洁,和谐流畅;抓住特点做重点的勾画。 (5)反复 有意让同一词、语、句重复出现。 (6)对比 将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得事物的性质更加分明,加深人们对其理解和熟悉。 (7)换算 将难识的或需非凡强调的数量加以折算,以更加具体、可感、直观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 6.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非凡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成为公文的专门词语。 (1)称谓词语 即公文中表示称谓关系的词语。如“XX同志”、“本”、“贵”、“该”以及外国人常用的“陛下”、“殿下”、“阁下”、“先生”、“夫人”等。 (2)领叙词语 即引导文件直接叙述根据、事实或主张的词语。如根据、据、本着、奉、欣悉、为……特、……现……如下等。 (3)追叙词语 引出被追叙事实时所使用的词语,用于引出对有关事件办理过程的叙述和说明。如经、业经、即经、并经等。 (4)补叙词 补充叙述文件主要内容之外的其它内容时使用的开端词。如“另:……”、……”、“再:……”等。 (5)承转词语 承接上文转入下文的关联词。如为此、据此、有鉴于此等。 (6)祈请词语 表示请示或希望的敬词。如敬请、谨请、恳请、务请、烦、敬希、尚望等。 (7)商洽词语 有礼貌地征求意见时用的带探询语气的词语。如妥否、当否、是否可行、是否得当等。 (8)受事词语 因得到有关支持、鼓励等,向对方表示感激用词语,如蒙、承、承蒙、多蒙、荷、是荷。 (9)感盼词语 希望对方尽快满足某方面愿望时使用的表示激、盼望之情的词语。如深表感意、谨致谢忱,以……为感,以……为盼,切盼等。 (10)令知词语 表示命令的词语。如着、着令、特令、责令、责成、务须、切勿、严禁、不得、毋庸等。 (11)告诫词语 表示叮咛告谓和训诫的词语。如切切、毋违、不得有误,以……为要,以……为宜等。 (12)见解词语 表示对事物熟悉、态度、主张的词语。如应、理应、确应、应予、本应、似应、准予、照准、拟于、缓议等。 (13)判定词语 表示裁断的词语。如系、显系、以……论等。 (14)时态词语 表示时间状态或时间方面要求的词语。如兹、嗣后、片刻、行将、届时、值此、如期、展期、亟待、俟等。 (15)目的词语 直接交待或强调行文目的的词语。如特予公告、此布、此令、此复、以示训诫、立此存照、特备案存查等。 (16)报送词语 表示文、物上报过程、方式或要求的词语。如呈请、报送、报请、报批、呈上、附上等。 (17)颁行词语 表达公文颁发、执行方式、过程或要求的词语。如颁布、发布、下达、颁行、参酌执行。 (18)核查词语 表示审核、督查方式、过程或结果的词语。如审核、审议、核准、查验、壹询、核发等。 (19)结尾词语 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如此令、毋谓言之不预、望……执行、此复、按……办理、由……起施行、特……请查收等。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