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1

浅谈信息宣传稿件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摘要: 一、稿件撞车:一窝蜂。围绕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题材、同一个活动,来自不同单位、部门或个人的稿件,一窝蜂地报道。常常会见到不少同一内容,同一种写法的稿件,而多数为这一内容与写法已见诸各种媒体。一些情况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五、结构布局:模板化。在起草各类材料时,虽然也有一定格式,但不是“金科玉律”,固定不变的。有的稿件日复一日重复既往的套路,平铺直叙,跳不出以往的圈子和思路。在中国媒体上最让公众不满的是,越是重要的新闻、越是重要的人物出现,越是重要的讲话、越是重要的外事会见、越是重要的发奖大会,中国的媒体越是模板化、脸谱化和程式化。关于这些报道的模板式案例比比皆是,每天随便翻开任何一家主流报纸,上面刊登的那篇可读性最差的新闻一定是严格按宣传模式制造出来的。常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些僵化的模板、程式化的报道,其间根本无新闻可言。还有的材料缺乏科学布局,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各个段落各自为政,小标题不能很好的为主题服务。

六、层次不高:小矮人。出于“完成任务”考虑,要求不高,满足于一般性工作成果,单一型的信息相对较多,加之人力精力等条件所限,很难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冷静的理性思考,高层次、高水平的“精品”不多,审计综合分析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多数的信息局限于反映本单位“召开了什么会议”、“布置了什么工作”、“组织了什么活动”、“获得了什么奖励”或者上级对某阶段某项工作的具体指示和要求等;而对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反映上级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后的落实及跟踪情况的反馈、建议以及从上报的总结性材料中提炼到的信息较少。没有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来发现和捕捉审计工作中的信息点和新闻点,开发出有价值的、在宏观层面和高层次上发挥作用的重要审计信息稿件;综合型的信息不多,习惯于查找数据,发现具体问题,而不善于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对大量审计情况的挖掘分析力度还不够,对问题本质的把握还不够,没有参考价值。

七、没有特色:大众脸。“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是秘书人员的通“病”。在报送信息时,抓不着本部门工作的特点和亮点,反映不出本部门工作的特色和闪光之处,只是反映一般性的工作动态。有时在报送有关贯彻中央、省、市等相关工作精神的信息时,常照抄照搬上级的有关工作要求和部署,反映不出按上级要求,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哪些创造性的措施和办法,没有本地特色。没有抓住自己的职能特点、工作重点、成绩亮点来进行报送。如果把报送单位的名字去掉,这样的信息放到哪个地方都适合。许多稿件由于直接取材于各类公文,以及部分通讯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导致部分文稿无论从语言、形式还是内容都雷同,缺少特色。有的创新意识不够,人云亦云的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模式,老面孔,没新意,没特点,没有自已的话,没有新鲜感,没有独具匠心,与众不同。

八、抄袭拼凑:拉郎配。部分审计人员为信息宣传而写信息,道听途说获取的信息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撰写专业类审计信息,难免信息内容失真或观点错误。有的出于完成考核的目的,抄袭拼凑,态度很不端正。从网上下载、拼凑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强拉硬扯,“牛头不对马嘴”,不成文章;有的稿件模仿痕迹严重,个别甚至抄袭粘贴,没有作者独立的思考。这复制一段,那复制一段,整体字体、排版、格式都不一样,内容逻辑性也不顺畅。当然,各部门之间,行政口、党群口、宣传口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是可以的,但每个文种、各个口的材料都自身有不同的特点。很多信息报上来,结果发现和媒体上的稿件一摸一样。有的牵强附会,角度生硬,把某一个单一的新闻事件和过大的主题生硬地连接在一起,为拔高而拔高。

九、视野狭窄:井底蛙。有的审计人员发现信息源的敏锐性不够,视野不开阔,一味地“等信息”,而不是主动地发现信息。一些人总认为自己接触面窄,工作又很平常,没有信息出现,所以,总是盼望身边能够发生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样就有东西可写。这种被动式写信息,永远写不好信息。有的稿件题材很好,却不能选择最佳表达角度,不知道变换角度。角度不同,效果不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角度可以决定一篇稿件的生命,有了好的角度就知道怎么切入主题、怎样取舍材料。如,可从审计机关角度,也可从社会反映角度;可从党委、政府的角度,也可从公众的角度;可从问题性质的角度,也可从整改效果的角度,等。有的固步自封,只埋头做事不谋事,有些人根本不看上级编发的信息宣传稿件,不认真研读别人修改后稿件,甚至自命清高,我行我素,自我欣赏。

十、语言干巴:木乃伊。公文笔法,大而化之。有的同志不善于寻找合适的表达角度,技巧不灵活,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反映,单一枯燥,致使可读性和吸引力不强。空话、大话、套话多,没有生气,平平淡淡像白开水,概念化、抽象化因素居多,不带半点色彩,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还有的用词造句漏洞百出,语言生涩,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信息新闻稿件一般以第三人称来写,有的稿件一会是第三人称,一会又换成第一人称。“公文不是无情物”,文稿的语言有别于文学创作,但同样需要活泼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文彩。适当运用名人名句、成语典故、经典论述、民间俗语和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特别是要将专业术语通俗化、行业报道社会化。(张文宗)

12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1条评论

最新评论...

半路出家2016-12-25 13:05引用

不错的  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

本文作者
2016-11-18 21:15
  • 4
    粉丝
  • 949
    阅读
  • 1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