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应用文写作实务
三、机关应用文写作实务 刚才简要了解了机关应用文的概念,下面重点探讨如何写好机关应用文。 1.准备工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草机关应用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写作前的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内容,广义上讲是长远的准备,狭义上说是动笔之前的准备。 1.1 长远的准备 从长远准备看,主要是锻炼三种基本功:分析认识问题的基本功,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文字表达的基本功。当然这些基本功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勤于写作,由小到大,由生到熟,日积月累而成的。 (1)掌握上情 要准确地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从中央、市委和区委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中把握各时期、各阶段组织工作的重点,做到上情了然于胸,从而确保文字材料的政治性。 “上情”来自学习。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报刊,深刻领会中央、市委和区委的指示精神。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在机关应用文里正确体现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证指示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2)熟悉下情 要熟悉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熟悉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基本需求,不断总结基层经验,发掘工作特色,查找存在问题,研究有效对策,从而提高文字材料的针对性。 “下情”来自实践。要深入实际,深入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要从鲜活的事实中抽象出工作的规律,防止闭门造车、照抄照搬,克服言之无物、空话连篇,使我们所写的机关应用文更具生命力。 (3)感悟风格 在机关应用文写作,特别是撰写领导讲话时,要明确领导的语言风格,从而使文字材料更加符合要求。 “风格”需要洞察。“语言风格”就是要根据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受众,确定机关应用文的行文语言和格调。语言风格需要在平时观察和体会。特别是撰写领导讲话,还要考虑到领导同志自身的风格,如果不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讲话稿写的再好,与领导行不成共同语言,领导也不会欣赏。这就要求作者经常参加会议,感受气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 1.2 下笔前的准备 从具体的写作过程看,下笔之前主要做好材料的准备,思想观点的准备,构思的准备。 (1)材料的准备。这是机关应用文写作的基础。在写作前应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它包括材料的搜集,材料的核实和材料的选择。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是写作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正面的、反面的、历史的、现实的、完整的、零碎的材料都要搜集。材料搜集得越充分、越全面,从中提炼归纳出的观点就越可靠,越实在,下笔时选择应用材料的余地就越大,写起来就越顺手。材料齐备以后,还要精心选择。即从与主题有关的大量材料中,筛选出典型的、能充分说明主题的事例,这样,动笔时就不必费时费力地重新查找典型事例。当然,事前选择的典型事例,在行文时,有些可能用不上,有的还要补充,但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 (2)思想观点的准备。这是和搜集筛选材料同时进行的。它主要是指明确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和认定等等。首先要弄清写作的具体目的,也就是文件的主旨。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应用范围,在使用材料、阐述问题方面是大不相同的。只有目的明确了,主题的提炼,材料的使用,才有所遵循,写起来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有些文件,比如调查报告,一开始调查,目的就很明确,但在调查研究到一定程度,起草报告之前,还必须回过头来重新研究一下调查的目的。因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调查前对于调查目的的某些想法,在调查过程中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下笔前,研究一下调查报告的目的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才能在安排结构、选择材料时取舍有据,详略适当,写起来才更顺手。 (3)文种的确定。文种是机关应用文,特别是公文的表现形式,有着特定的影响力,每个文种都有着特定强制性、约束性、执行性、广泛性、综合性等等。要达到某种行政目的或行文目的,必然要求运用机关应用文特有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和影响力,使用特定的文种。因此,应当根据行文目的来选用文种。例如,某个重大原则问题要让下级遵守并执行,就要用“决定”,而某个一般具体事项要求下级去做好,可用“通知”下达。文种的确定要在动笔前考虑好。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