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完善
4.修改完善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机关应用文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才能不断地提高文章的质量。“文不厌改”,文章常改常新,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创造、不断更新,是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4.1 修改文章的方法 (1)看读法。看读法就是写完后通过多看两遍,关键地方多读两遍进行修改文章的方法。看读法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但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改方法。它的优点是利用语感来修改文章,我们平时在读书和说话中,形成了语感,通过看读,能检查语病,发现重复啰嗦的地方,改正语言不通、拗口、不严密等诸问题。 (2)冷却法。冷却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写好的文章放几天或一段时间,再来看时就会发现不妥处,再进行修改。这种方法适用于不等急用的文章。刚停笔时,由于思想感情未从文章中脱离出来,加之受主观认识水平的限制,难以取舍文章,搁它几天,作者能更冷静地认识自己的文章,也就更便于修改。 (3)商讨法。商讨法就是通过集体商量讨论修改文章的方法。大多数机关应用文,特别是公文,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将文章改得更全面、深透和精辟。 4.2 修改文章的范围 文章修改的范围可以从主题、结构、材料、语言四个方面着手。 (1)主题的深化 首先要看主题是否正确,这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前提条件;其次要看主题的论述是否集中、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统帅,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是否深刻,也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主题的拟写不都是一挥而就,需要反复提炼,在提炼中,不断深化主题。 (2)材料的取舍 材料是文章的基础,正确的观点需要通过恰当的材料来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表现观点。如果只有观点而无材料,或者有了材料而不能说明观点,或者过多地堆砌材料而湮没了观点,都需要进行修改。材料的取舍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 (3)结构的调整 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是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与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的辩证统一、密切结合。好的结构应该是完整的、连贯的、严密的、灵活的。安排结构应在服从主题的前提下,敢于创新、巧于构思,既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又要不拘一格,在正确的结构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作者在结构文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4)语言的修改 语言是文章写作的物质手段,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晦涩难懂、缺乏生机、模棱两可,是难以写好文章的。中国的语言文字既丰富又繁杂,近义词很多,因此,在使用时,要细细推敲、反复斟酌。语言要修改,力求达到准确、简练、生动、朴实。此外,还要注意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达到准确无误。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