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腿---公文材料积累四部曲之三(1) 在开讲三部曲《狗腿》之前,先总结一下二部曲《鸡爪》篇。所谓“鸡爪”,是一个打比方的说法,是说搜集写作材料,要像鸡爪刨食一样。鸡爪,就是“勤”。“勤”,是作者的又一个基本素质。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勤”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勤”是一种为人的作风,一种为文的文风。业精于勤荒于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文如作人,文风反映作风。这是世界观上的意义。其次,“勤”还有方法论上的意义:积累材料,手勤最重要。好记忆不如瀨笔头。要勤于手抄笔录,随时把搜集到的材料记下来,记在卡片或本本上,记在手机上,记在电脑里。下文将要讲的“狗腿”,也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不知道,你是否见过狗撵兔?我小时侯,30多年前,曾见识过。秋天,地里的包谷、豆子收获之后,社员们(农民们)经常牵了狗,去空旷的田野里逮野兔。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十几只,甚至几十只狗,奔跑、跳跃在主人眼前身后,那场面真叫人热血沸腾。在狗的家族中,有一种狗,长安人称之为“细狗”。“细狗”,个头比一般的狗小,腰比一般的狗细、腿比一般的狗长,跑得比一般的狗快。逮兔子时,细狗,凭借着那四条细长的腿,风掣电驰一般,冲锋在最前面,往往第一批逮住兔子。 我们写文章搜集材料,不能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靠基层报材料,打电话要材料。还要有细狗的腿----腿脚要勤。勤到机关各处室走动,勤下基层单位,勤深入一线。只有腿脚勤,才有可能搜集到更多的材料。靠腿脚勤,跑来的材料,是第一手材料,是感性的、鲜活、丰富、生动的材料。 在下乡前,我随同领导驱车近七十公里,专程去了一趟焦岱镇。与镇党委书记、镇长进行了宣讲工作的衔接沟通,初步了解了县镇的工作安排、全镇及所辖各村的基本情况。 下乡期间,一方面,走访农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交谈,散发宣讲材料,对所驻村庄和农户进行调研,通过电话了解其它村的宣讲情况,晚上,做好下乡日记。另一方面,及时向宣讲组领导和镇上汇报情况,了解全镇的宣讲动态。这样,既宣讲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又在工作中搜集了大量材料。 根据搜集掌握的有关材料,在下乡之前及下乡后,撰写了两篇消息。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