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进学识,克服“本领恐慌” 毛主席说过,“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实际上,我们机关干部队伍里,也普遍存在本领恐慌,尤其是公文写作的本领恐慌。不少领导感叹,现在选个能写好大材料的优秀文秘人员,比选个乡长、书记、局长都难。这说明文秘人员的本领恐慌已经达到相当严峻的程度。克服公文写作的本领恐慌,关键是要摆脱浮躁心态,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加强学习,博览群书,积极实践,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调整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 公文写作水平,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入门,二是会写,能交差。三是高手,大手笔。不同层次需要不同的学识修养。 公文写作入门并不难,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熟练掌握一份文件,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再精读一本书,即关于公文写作方面的业务书籍,便可入门了。 公文写作要达到会写、领导满意、能够交差的程度,必须在掌握公文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法律水平、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必要的文字水平。 要想成为出类拔萃、领导赏识、群众公认的公文写作高手、大手笔,则必须要有过硬的学习力、洞察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精通语法、逻辑、修辞及各种写作要素和表达方式,通晓各种文体写作常识并能娴熟运用;有深厚的知识修养,对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人文、历史、领导等知识广泛涉猎,深入思考,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造诣。 公文写作并不难,但要成为大手笔却很不容易,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怎样成为大手笔?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秘人员自身的艰苦努力,要靠自己克服“本领恐慌”。一是要有信心和进取心,有争当大手笔的雄心壮志;二是要掌握方法,包括怎样掌握各种材料的写作技巧、怎样分析和处理问题、怎样积累资料、怎样读书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进步更快一些。三是把悟性和勤奋加起来。我曾经有幸跟几个大手笔干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要写一流的材料,必须是“悟性+勤奋”,而且二者兼优。二居其一,材料一般;二者皆无,不堪造就。对于勤奋,好理解,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做到。对于悟性,在写材料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灵气和才气。悟性好象是天生的,实际上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并非神秘莫测,关键是要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努力适应,用心锻炼,悟性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再加上勤奋努力,公文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逐步接近或成为“大手笔”。 (三)作文先做人,多在“文”外下功夫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文章反映什么样的人。比如,不求上进的人,写不出积极奋发的公文;素质不高的人,写不出卓然不凡的公文;心胸狭窄的人,写不出大气恢宏的公文;黏黏糊糊的人,写不出干脆利落的公文。想写好公文,功夫在“文”外;要写好公文,必先做好人。 首先,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公文的特点,对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提出了相应的人格要求。公文权威性,要求我们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坦诚正直,言出行遂,不卑不亢,不折不扣;公文的程式性,要求我们懂规距、守规距,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不花里胡哨;公文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我们雷厉风行,干练果断,有的放矢,惜时奋进,注重效能。一句话,要写好公文,必须首先做一个成熟可靠、胸怀坦荡、心态健康的人格健全之人,塑造机关干部“公、正、廉、明、勤”的人格魅力。 其二,要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大。从事公文写作,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工作,代表机关,关系重大,领导重视,群众关注,一定要上推标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有任何支乎应付、敷衍了事之念头。我们综合调研室前年提出“集成创新、持续超越”的工作理念,就是希望集众家之长而争取有所创新,持续不断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提出了“首战就是决战,初稿即为成稿”的奋斗口号,努力提高一稿成功率和领导满意度;要求大家人讲奉献、文求精品、事争一流、共创优秀。通过上推标杆,自我加压,严格要求,大家的公文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升。实际上,我对自己的写作要求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前些年,自己撰写的每个文稿,都想写成精品,以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数年艰苦锻炼,公文写作能力自己与自己比有了加速提高,一些材料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我觉得,对于公文写作,自己满意不满意是个态度问题,领导满意不满意是个水平问题。首先要做到自己满意,然后争取领导满意。自己都不满意,领导肯定不会满意。领导满意就是写作标准,领导放心就是基本要求。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写作标准,追求卓越,才能加速进步,迈向卓越。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