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告与通知 “通告”是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种,其主送对象是不确定的。如:“某某单位关于XX的通告”。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二条:一是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二是把不同文种的范文全部存档,随时查用参考。 案例一:汇报工作。自己汇报工作,或为领导起草工作汇报,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人民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毛泽东谈怎样汇报工作:不要让人“强迫受训”》。1956年2月14日到4月24日,毛泽东连续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加上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连续听了34天的汇报。这次听汇报,毛泽东不仅在政治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个重大成果,其间还对领导干部如何汇报工作提出了要求。包括要有情况、有观点,情况和观点要统一,要发议论;要准确、鲜明、生动,要让人懂,不忘记,不要让人“强迫受训”等。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1958年1月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两人被要求一起向毛泽东等领导人汇报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意见。因为汇报工作的方法不同而效果也完全不同。林一山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是三峡工程的“上马派”,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是“反对派”。林一山先汇报,讲了两个多小时。时间太长,难免漫无边际。李锐汇报不到半小时,重点突出,要言不烦,让听者印象深刻。对这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没有轻易作出决断。他说:说了不算,再给三天时间,你们各人写一篇文章,第三天晚上再来开会。按此要求,两人各写了一篇文章,林一山写了两万字,李锐写了八千字(李锐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胡乔木的指点)。到第三天晚上开会时,所有的领导人都已读过这两篇文章。毛泽东首先讲话,充分肯定了李锐的文章:意思清楚,内容具体,论点可以服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办公室同志的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领导讲话稿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会议类讲话稿;二是宣传类讲话稿;三是礼仪类讲话稿。那么,这些公务写作文体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创作、研究文章,有以下几个具体的特点: 一是讲话起草的“作者”具有群体性。公务写作自始至终要遵从领导的意图和要求,有些全局性的报告等还要充分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要求。讲话的基本思路,包括主要观点、意见和重大工作举措,原则上应该是领导提出来,或者应体现领导者的要求。一般地讲,大的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要由起草班子草拟,要经过自上而下的讨论,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像这样一些大的报告,反映的是集体意志和看法,我们撰稿的人可以提出大家接受的观点和主张,但不能肆意发挥,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强加于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是凭一人一己之见而为之。即使是一般的稿子,也要经过一定程序把关,不是个人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写作的作者既没有也不应该要求有个人独立写作的动机和意志,不存在某一个体“作者”,而只能是非个人的群体性“撰制者”。 二是讲话起草的“目的”具有指导性。公务写作的目的跟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目的完全不同。它既不是为了供人“鉴赏”,不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怀”,也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与一般 “文章”的写作目的也不相同。记叙文在于向人们报告“事实”,议论文在于向人们讲明“道理”,说明文在于向人们传授知识,研究性、理论性的文章在于向人们宣传自己的观点等等。讲话起草的目的在于“指导”,这是由领导者的公权力身份决定的,就是通过领导的讲话、报告指导工作。这是我们现阶段组织和领导政府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是讲话起草的“主题”具有鲜明性。主题是指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写作主要意图的体现。我们常说的“传达贯彻讲话精神”,所谓“文件精神”等,其实就是指的文件的主题。讲话稿的主题必须鲜明。所谓鲜明,就是提出的意见或观点一定要明确而肯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准怎么做,都要界限清楚,明明白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讲话稿的主题鲜明,就是要求主题必须“单一”和“直陈”。所谓“单一”就是只有一个主题;所谓“直陈”,就是撰写讲话稿时要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不隐瞒、不含蓄、不潜藏、不拐弯、不寓托、不象征,也不渲染,不夸张,更不允许有半点虚假,要说什么事、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都要直截了当,观点鲜明。 四是讲话稿写作的“材料”具有真实性。讲话是与公务活动的具体工作相联系的。它对材料的要求跟文学创作的材料要求完全不同,跟一般文章对材料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文学创作的材料是素材和题材,它可以经作者加工,甚至虚构,体现作者的主观意图、感情色彩、价值取向等。公务讲话要“写实”,坚持忠于事实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有则有、无则无,如实地把客观实在的事实写出来,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子,什么原故,都要准确清楚地实录,不能对材料作任何的加工,不能想当然,不允许掺杂任何主观臆造的成分,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