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落笔成章”、“倚马可待”之说,形容一些人写东西很快,究其原因,那也是在平时积累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材料,经过平日的深思熟虑,才一挥而就的,如果平时没有掌握丰富的材料,也不可能“落笔成章”、“倚马可待”。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的诗又快又好。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都是些文人墨客。途中寂寞,大家坐在一起写诗对对子,别人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首好诗来,而他却出口成章,落笔即诗,而且首首出色,惊倒四座。后来人们发现,他身边总是带着个小袋子,不时地在纸上写些什么,然后塞入袋子里。有人偷偷打开他的袋子一看,发现纸上记的全是诗句或搜集的写诗素材,大家这才明白他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原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作虽在一时,积累全在平时,如果平时注意积累材料,知识储备丰富了,写作时就可以化难为易,得心应手。 (二)材料的种类 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依据不同的标准,材料可以分出许多种。这里我们从写作过程和表现形式来划分材料的种类。 从写作过程看,公文材料有两种:一是原始材料,即与公文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如人员、事件、观念和数据。二是文中材料,即写入公文中的各种事实和观念。它们的作用是:原始材料是形成公文主旨以及拟制公文的基础,文中材料是说明主旨的支柱。 从表现形式看,文中材料又分为事实、理论和事项三种类型。 先说事实材料。事实材料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在调查报告、情况报告、事迹介绍、情况反映、工作总结等文书中,大量的是以事实为主的实体材料,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单位或部门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等。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有时也有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再说理论材料。理论材料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权威言论、科学原理和社会议论等。 最后说事项。事项是某些公文如意见、指示、决定、计划、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中的主要部分,作为材料来说具有特殊性,其表现形式是分条列项的具体规定。 大家都知道,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比文学作品要少,主要使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这三种表达方式也并不是在所有的公文中都使用,公文的种类不同,主要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同,因此,材料在不同种类的公文中的表现形态也不一样。具体来说,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公文如讲话稿、指示中,材料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在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公文如总结、调查报告及工作报告中,材料也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而在一些政策性规定性很强的公文如意见、决定中,材料的表现形态有特殊之处,其正文的原由部分中,材料表现为情况叙述、文件依据和引用观念,而事项部分,材料的表现形式是分条列项的具体规定。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