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秘书培训讲义:公文写作如何选材

摘要: 受领了任务,确立了主题,是不是就可以动笔起草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材料准备。就像盖房子一样,调查论证、规划设计搞好了之后,必须把砖、瓦、灰、沙、石、水泥、钢材、木材等各种建筑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二、收集材料的主要渠道和应注意的问题

 

        在材料的收集和使用上,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收集、筛选、核实、加工。这里只谈材料收集的主要渠道和应注意的问题,材料的筛选、核实、加工问题在第三个内容中介绍。

 

        领受拟制公文任务后,应根据拟制公文的目的和文种,查阅有关文件,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

 

        由于公文的种类不同,对材料准备的要求也不一样,归结起来,主要是要做到以下三清楚

 

        一是首先要清楚需要哪些材料。公文拟制前,究竟需要那些材料,应首先按照写作提纲从头至尾梳理一遍,弄清究竟需要哪些种类、多少数量的材料,列出清单,做到要心中有数。

 

        二是要清楚已经有了哪些材料。要打开材料仓库,认真清理家底,搞清楚手头上已经有了哪些材料。要对所已有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并对号入座,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到位。

 

        三是要清楚还缺少什么材料。不管是事实材料还是理论材料或事项材料,需要补充的要明确。

 

   ##########NextPage##########
     公文写作是一项科学活动,任何科学活动的第一步都是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从材料的来源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手材料,二是第二手材料。公文写作不但需要从公务实践中得来的大量事实材料和观念材料,还需要从各种渠道得来尽可能多的第二手的信息资料。这些材料经过选择能够直接成为行政公文原由部分的材料。

 

        (一)收集材料的主要渠道

 

        收集材料的主要渠道有以下三条。 

 

        1.从书本报刊文件中收集

 

        从书本报刊文件中获得材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和必要手段。在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典型经验等机关应用文时,不光需要现实的材料,有时也需要和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如需要了解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情况,以及有关数字等。这就需要自己积累卡片、书刊、也可从图书馆、资料室的书本报刊文件资料中去查阅、核实。有时还要翻书摘报引经据典,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成语典故等说明深刻的道理,托物寄意,借古鉴今,给人启迪。这在机关应用文中是常见的。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就引用了成语典故二百多则。为此,摘录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卡片,或分录成册,或存储原件、复制复印,都是必要的积累材料的手段。大凡有成就的作者,有几十万张卡片、丰富的资料存储、数千册书籍,那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这还不够,他们还要经常跑图书馆、资料室,利用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弥补个人摘录的不足。

 

        书本报刊文件资料积累工作,人人都会做,有的人在机关工作时间并不长,资料却积累了不少,有的人虽然工作了多年,却没有或很少有资料积累,这关键是一个用心不用心、耐心不耐心的问题。

 

        书本报刊文件资料的积累,要注重相关知识、语言、构思的积累。

 

        一是相关知识。机关公文更强调思想性。思想、观点、论断、概念这类东西,是写作的灵魂,是文章的神韵,是作品深度的依托。因此,必须注重观点的积累,特别是那些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观点,那怕不完善、不太合时宜,也要注意积累,在积累中再思考推敲,使之趋于科学、完善。有的观点,初时单一,但随着积累的增加,逐步由此扩散生发,产生出相关联的新观点,渐成体系,形成观点群。这样,就可以由这些观点入手,组织出一篇或若干篇有见地的文章来。 

 

        知识渊博的人,观点丰富而深刻,作品丰满,含量大。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写出那么多精典著作,除了立场、观点、方法上的原因之外,知识积累广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精通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数学、军事、理化、生物、人类学、社会学、宗教等多学科知识,能够融汇贯通,用来得心应手,创造出不朽的科学真理体系。一个机关干部,也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起码要懂得基本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可能的话,要有独到的观察或体验。如不注意积累,就可能出现常识性错误。

 

        二是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细胞,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深刻,除了作者自我修养之外,也需要积累。名人的格言警句,群众的形象而传神的说法,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毛泽东同志借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群众语言阐述依靠群众的道理,用懒婆娘的裹脚布形容又臭又长的文章,引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古语揭示中国革命由小到大取得胜利的必然性,把反对瞎说这样的群众语言作为提倡调查研究的口号,诸如此类的语言,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气。使人易懂愿读,产生亲切感。  三是构思。构思,包括自己和他人对某一文章的框架构思、对某一事物的系统认识等。由于未成熟或无精力,暂时不动手写成,但不能丢弃,要以一定方式积存起来,留待将来写作时参考,或作为基础。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7-18 07:02
  • 4
    粉丝
  • 879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