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南空某团得知上级前来进行装备管理工作调研,便把一些装备擦得油光锃亮。没想到,这次来调研的上级装备部领导要“下马看花”,由表及里“看”出了存在的问题:不该上油的电子仪表上蒙了一层机油,而本该上油的部件却没上油。随后,他们本着“问题两头找,建设两头抓”的指导思想,及时纠正了装备管理工作中的不实之风。谈起这次调研,有位领导同志感触颇深: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看”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看”只是认识事物、获得实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些情况是难以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 清代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书中的材料主要是靠他调查采访搜集来的。他这项工作做得好主要是因为能遵照一位驼背老人的建议,在作风上做到了“甜、酸、苦、辣”四个字。这“甜”就是对人和气,称呼好听,男女老少都接近;“酸”是富有同情心,能与被采访的人同辛酸;“苦”是寒冬腊月不怕冷,酷暑烈日不怕热,缺衣少食不怕苦;“辣”是敢于坚持真理,伸张正义。六十多岁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一次去访问李四光的女儿李林,不料途中遇雨,为了不失去难得的采访机会,他坚持冒雨赴约,结果到李林家门口时已成了落汤鸡。但这使李林深受感动,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他很好地搜集材料,成功地写作《地质之光》创造了条件。 二是实事求是,不带偏见。对调查的问题一是一,二是二地收集,不能为我所用,各取所需。对报喜的话要听,报忧的话也要听,不能只听悦耳之语,不听逆耳之言;与自己接触多的人的话要听,接触少的人的话也要听,不能因人废事和因人废言;对领导干部的话要听,一般干部战士的话也要听,不能位高言重,人微言轻。现在,大多数同志在调研中都能做到“多问一问群众”,但往深处去问、刨根问底,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有的同志是只问领导,不问群众;只问表面,不问本质;只问观点,不问实例;只问过程,不问实效;只问数量,不问质量;只问成绩,不问问题。一些同志说得好: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都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问”,抱着对部队建设负责的态度去“问”,那调研工作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问一问”,而会往深处问、往难处问、往痛处问。只有坚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所要调查的对象,认识才能“立体”,结论才能准确。如果带着框框和偏见搞调查,得出的认识和结论必然失真,甚至会面目全非。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