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文写作的步骤 公文的写作一般有这样三个步骤: 1、思想准备。听起来比较务虚,但这是必须的环节。领导交给我们一个任务,我们最起码要搞清楚行文的目的、使用的文种、重点放在哪,虽然不需要动手做,但要思考。年底了,领导让我们写一篇全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以回顾总结为主,大家想一想应该重点写什么?那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今年工作经验、取得的成绩上,淡化明年的工作思路。转过年来,如果领导让我们写一篇以今年工作思路为主的讲话稿,前边我们已经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那我们就要淡化上年的总结,重点放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上来。 写作的目的决定了着墨的重点。所谓文以载道,道在哪?道在文章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以文辅政”。 2、材料准备 越是综合性的文稿,材料准备就越多、越丰富。 还拿年底总结为例,如果让你写,你应该收集什么材料,从什么途径来收集。首先是年初的工作计划,要对着计划来审视我们一年的工作,哪些干的好、哪些还有差距需要改进;其次是上级文件、会议文件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会议,如董事会、行务会、行办会和其他的一些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再有工作简报、工作日志,记录了我们工作当中的重要的事,咱们的“滨海银行报”就是最好的大事备忘录,是写总结的好的帮手;部门总结也是大总结的依据。现在,我们各部门周有周报、月有月报、还有季报、年报,都能够按时报送。大多数总结严格地讲那不叫总结,我称它为“日志式的工作流水账”,遍地撒子,就是不开花。除了交代了干了什么工作之外,没有进行系统的、重点的概括和总结,没有总结出我们每个阶段所做的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达到的目的效果,存在的差距以及下一步采取的针对性的措施。可以说各部门工作做了不少,而总结太草率了,言之无物,部门的工作亮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没有给大总结提供有力的依据。 要注重材料的建设和积累。材料就好比粮食,“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材料越丰富越好、越多样化越好,能够满足不同角度的需要,这样我们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事倍功半。 材料的种类有直接的、间接的;有正面的、反面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本期数据与同期比是时间上的,是纵向比较,纵向比较看特色、看差距,有本地的与外地的情况对比,是空间上的对比,是横向比较,横向比较看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有数字的、文字的,用数字说话,材料显得会更厚实、更有说服力,达到精确管理;还有点和面的,面上的如领导的决策、点上的比如基层的执行情况等等。 3、正式写作 (1)公文的结构 动笔之前应该把文章的架构搭起来,一般文章的结构有这么三种形式:
一篇文章只写一句话,适用于事项单纯,要注意要素完备。比如批转文件。
特点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导语说的是发文背景、发文根据(增强权威性)、发文目的,“为了什么……根据什么……干什么……”;主体就是文章的正文内容。结语刚才已经说过了。
比如我们的各种制度办法,绝大多数是这种结构,叫“章段条连”;简单的不设章,叫“一条到底”;行文的逻辑结构与分层表达式是一样的。 公文的写作就不展开来说了,在工作中需要我们自己多体会。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