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要注意:各小标题应属同一逻辑层次,语言要简洁,力求字数相近、句式接近,整齐、均衡。 ⑵标序式。即用数字标出主体内容的层次。使用条件与小标题式接近,一般在条理分明,但难以提炼恰当小标题的情况下运用。 ⑶条目式(亦称条款式)。合同、协议的条款部分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的好处是条理清晰,醒目庄重,便于识别与执行。 ⑷独段与分段式。内容简单的文章,往往无需小标题、标序和条目,一气贯通或分段表述。 4.结尾。力求明快简洁,对主体起强调和补充作用。常见形式有: ⑴责令式 公文中的下行文往往采用这种结尾形式,作者在结尾处向下级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认真贯彻执行”。决定、指示、通知等常用这种结尾方式。 ⑵模式套语式 语义明确、用法固定,能使读者准确把握其意图,如通知、通告、批复常用“特此××”模式语强调其内容。 ⑶祈请式 一般用于公文的上行文、平行文中,表示请求批准、指示,给予支持、帮助的意愿。如发函的“盼复”、“希给予大力支持”,请示的“当否,请指示”等结语。 ⑷结论建议式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文种一般采用此种结尾形式。如“综上所述……”、“鉴此……”。 ⑸期望号召式 通报、会议纪要、贺信等较多采用此种形式。 5.过渡与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⑴过渡 过渡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承转,它在文章的关键层次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使文气不致阻隔。公文中缘由和事项间常用“现……如下”、“特……如下”作过渡;主体与结尾间常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过渡。 ⑵照应 即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和呼应。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题文照应、前后照应、首尾照应。运用照应时应注意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而不能为照应而照应,画蛇添足,影响简洁。 (二)公文写作思维走向 所谓思维走向,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 文学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强调创新求变,因而在思维走向上特别重视并时常采用求异思维、逆反思维、发散思维等,以求突破窠臼、独创一格。应用写作则不然,公文的实用性内容和规范化形式,要求写作者的思维必须听命于指令或实际需求、受制于文体格式规范。因此,公文写作主要采用定向型的模式思维,不能“天马行空”,只宜“循规蹈矩”。 1.根据实务需要去作定向思考 公文是处理和服务于实际事务的工具,实际事务的办理一般都按照“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程式化思路去进行,撰写一篇公文,一般都作这样的定向思考:为什么制发公文(发文缘由),公文有什么具体事项(发文事项),怎样去完成该事项(执行要求)。作者按此思路写作,才能满足实际事务对此工具性文书的要求。 2.依循规范格式进行模式思维 为了准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务,公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写法、结构和文面格局,撰稿者对此不能别出心裁地更新创变,而必须依循其模式去构思、布局和运笔。在确定写法、布设结构、运用语言、安排版面时,撰稿者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都必须被“框定”在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局之中。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