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如何写采访稿兼谈口述历史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摘要: 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采访类文章,比较难写,要写的出色,需要精心策划。 一、精心策划采访提纲 (一)采访提纲的定义 采访提纲,说起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访计划,二是调查纲目。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 ...
文稿修改演播室


2、口述历史在中00史资料的征集与与研究中的作用

与民主革命时期的征集任务不同,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保存是完整的。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的文书档案,每满20年就要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所以,现在我们中央档案馆对1980年以前的中央及中央一级单位的档案有着完整的收藏,根本不需要再去征集。而报纸、年鉴、方志等资料,在很多部门也有系统的收藏,也用不着征集。我们的征集空间只有那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的人物,去征集那些存储在人们记忆中的活资料。所以,口述史学的方法,对我们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资料征集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虽然十分完整,也十分丰富,但是仍然有很多过程的细节、包括许多重大的事件,没有留下完整的或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以致有很多事情我们都说不清楚。我们现在所把握的还只能说是依据那些死的有限的历史档案,而获得的一些历史的粗线条或基本脉络。影响我们认识深入的障碍,就是缺乏对那些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活的历史资料的详实了解。现在,参与共和国的初创、包括60年代一些重大决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可以说已经寥若晨星,如果我们不抓紧去抢救的话,这样的“活历史”都将一去不复返。所以,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将是我们今后征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那么怎么来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党史的口述工作呢﹖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口述史研究并不排除历史文献资料,它是以广泛占有文献资料为前提的,口述课题的选择、访谈问题的提出、访谈对象的确定、口述过程的引导、口述材料的取舍、分析鉴别等,无一不与掌握广博的党史知识和“穷尽”文献资料相联系,访谈前对文献史料掌握的越充分,访谈就越主动,越容易与受访者沟通,对口述内容就越容易理解,对口述史的把握就越准确、越接近真实。

(2)访谈的选题要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访谈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是设计选题,选题对取得成功有决定意义。可供选择的内容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题材等。作为口述史学,尤要选择那些题材重要、有学术意义但缺少文字资料的题目来作调查,这正是口述史学本来意义上的任务。

(3)以挖掘事实为原则,采取灵活的访谈方法。口述研究的主客体均为活体,二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由于口述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层次和个性特点各有不同,所以采访交谈的方式也不可一律。而采访者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所采取的访谈方式也会不同。

(4)本着客观的态度整理口述资料。口述资料是以记忆为依据的,由于认识水平和记忆的偏差,口述资料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研究者在整理时,切忌主观删改,应保持资料原貌,同时加以注释论证。若口述资料与文字资料相抵触,难辨真伪时,应使两种观点在资料中并存,以待进一步考证。整理者不可依据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来决定原始口述资料的取舍。对于那些带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口语,整理者也不可任意删除或更换词汇。保持口述资料的原始性,既是对口述者和口述资料的尊重,也是对口述者口述自身经历及感受这一历史活动的尊重;同时也给日后的资料使用者留出一个可供“继续被解释”的开放的空间。

综上所述,口述史对于史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以往大部分历史资料,均查自图书馆、档案馆,所谓“无一字无来历”,实际上是无一字不是来自文献。文献和口述资料,一个死,一个活,文献资料不能再生,口述历史则有源头活水,一个是“读”历史,一个是“听”历史,读者与文献的关系,只能是读与被读的关系,文献不会说话,作何理解都是读者的事,口述资料不同,访谈双方可以反复对话,而且还可以就同一主题与不同对象对话,反复验证结论,不断地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其结果,可以使得研究结论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口述史的开展,为党史研究开辟了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不仅为资料的征集拓宽了渠道,也为研究方法带来了很大的突破。当然,就像文献、档案也有其局限性一样,口述历史也有其局限性。问谁、谁问、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受访人的年龄、记忆力、理解力、兴趣、情绪、访谈双方的关系、访谈环境等,都会影响访谈的质量。

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述历史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党史工作者所认可,所重视。可以预期,用不了几年,中共口述历史学必定丰收在望,前景光明。

3、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意义及实践

首先简要介绍现代口述历史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阐述口述历史对于地方文献工作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指“以录音访谈(INTERVIEW)的方式苋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即借助现代录音录像技术,使受访者的声音和影像得到了载体的固定.并定位于“以重建历史为目的,对过去事件亲历者的采访”。访谈的音像记录经过制作抄本(transcribed)、摘要、索引及之后储存起来,才成为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工作包括口述历史访谈和访谈后的抄本、摘要、索引、存储等后续工作。口述历史访谈是指“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INTERVIEWER),向受访者(INTERVIEWEE)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记录下彼此的问与答”。此也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所在。

(1)现代口述历史发展简述

自从世上第一套录音设备出现,由蜡盘滚筒逐步发展到磁盘、有线录音机、卡式录音带和卡式录影带,现代意义的口述历史工作就真正诞生了。最早的回忆记录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 “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处” (Columbia Oral a Research Office)的一份抄本,就包括了有关1863年纽约市征兵流血暴动的第一手回忆资料。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处”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产生。从1960年至1966年,全美相继建立了90个研究口述历史的专门机构。196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性的口述历史机构—— 口述历史协会(OHA)。为口述历史学术上的交流和推进提供了平台。1980年,该协会制订了口述历史的学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口述历史有了一套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规则。此后,口述历史在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许多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口述史学家和专业研究团体。随之而来的是,内容庞杂的口述历史杂志和口述历史专著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版。中国的香港、台湾在口述历史方面也都有所进展。

我国的史学界早在50年代便以采用社会调查和口述历史方法苋集资料,大力推动“新四史”——家史、厂史、社史、村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协都有文史资料刊物,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但由于多是政府行为,而且内容、范围、对象比较单一。所收集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在方法上也比较简陋,以笔录或个人自写为主,少数有录音带的,品质与保存也都不尽理想。近几年。现代口述历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参与者不但有史学工作者,也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学者。一些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先后成立了口述历史的专门研究机构,相关著作陆续出版。中国社科院在2003年推出了《口述历史》丛刊。2004年下半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口述历史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交流和推进平台。口述历史的应用更为普遍,许多学科领域及民间历史研究团体纷纷运用口述历史方法丰富自身历史的维度,研究学者开始重视田野调查,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口述历史这类第一手资料有迫切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录像器材的价格大幅降低,计算机技术和录音笔、数码科技的高速发展也为口述历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可能。口述历史工作迎来了开展的重要契机,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口述历史何以在2l世纪初的中国变得如此风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渐渐意识到:当一个世纪过去之后,单凭文献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已经颇感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和搜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资料,难度甚至大于研究19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而寻找历史当事人进行口述采访,便成为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的一条可行之路。

此外,口述历史也给了普通老百姓一个讲述和回忆的渠道,如果没有口述历史,许多文化不高的普通老百姓就难以提供他们所见所闻的重要历史情节,一些历史情节只能通过推理和假设来完成。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7-23 09:27
  • 4
    粉丝
  • 1046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