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写作是完成繁杂工作任务的需要。尤其在各级领导机关工作的同志,经常性公务写作材料较多,写者往往需要开夜车,甚至熬通宵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写者必须具备快速写作的本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意积累管用资料 公务写作不像作家写作那样,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较为自由地写。机关工作人员是个“来料加工”,要围绕一定的行政目的或按领导意图去写,更多地是利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这就要求执笔者必须勤加积累素材,做到“看、熟、记”。 看:就是要多看单位的有关材料,包括单位简介、组织沿革、领导人事变迁等,进而了解单位的性质、规模及发展历程;就是要多看历年来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意见、工作总结、大事记等,了解近几年来单位的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推知单位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多看一些上级机关的文件,了解上级的有关政策,了解单位在上级机关中处于什么位次;就是要多看历年来拟制的文稿,了解前任的写作风格及其特点,吸收和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有些类似的文稿还可以套用,只不过换换其中的内容罢了。 熟:一要熟悉单位的工作情况。多与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接触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为写作积累素材,使文章能写到点子上;经常参加一些会议,了解单位开展的中心工作情况;多去兄弟和同行单位走一走,进行工作交流,相互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使写出的材料能体现出单位的特色;就是要多上网查阅,凡与单位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计划,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新鲜名词、精美语言、超前理论,均可在文章中加以引用或体现。二要熟悉领导的思维方式和办事风格。机关工作人员写文章主要是为领导“捉笔”。写出的文章一定要实事求是,对领导的胃口,说出领导心里想说的话,写出领导心里想写的东西。这就要求执笔者多在工作生活中观察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办事风格,摸透他们的语言特点,使写出的文章达到“他我合一”。 记:一是对单位的具体数据要牢记。如:单位的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及产值、利税、利润、出口创汇、受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数据,做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二是对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流行语、成语典故要牢记。它们有的可做“文眼”,有的可作为论据增加论证的效果,有的可增加文采,对写作很有帮助。三是对具体单位的特点要牢记。如:单位的性质(国有、民营、股份制、合作制等),生产经营的产品,有关部门评介、认证、社会认可等。 快速确定写作思路 快速确定写作思路,是动笔之前的一个必备环节,也是每个写者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可逾越,必须认真扎实地做好。 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俗话说,领导出题目,机关写文章。既然是为领导捉笔,那么所写的文章就一定要围绕领导意图进行。有时领导交待得清楚,有时交待得不甚明了,有的连想都没有想过,就交待你写个什么、什么材料。对于后两种情况,如何准确领会,笔者认为至少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行文的目的。是向上级领导汇报,还是在本单位内部使用?是与其他单位交流,还是见诸报刊?是在公开场合使用,还是在内部非公开场合使用?都要提早弄明白。二是明确行文的格式。正式行文,一定要弄清是上行文、平行文,还是下行文。三是选择文体和文种。看是通知、请示、讲话、总结、报告、汇报,还是通讯、散文、纪实文学,等等。四是限制文字和篇幅。就是要根据领导意图确定文稿的字数和篇幅。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五是把握好人称用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还是以第三人称写,都要提前商定好。 仔细酝酿打好腹稿。所谓腹稿,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前构思好的文章雏形。有些人拿起笔来就写,往往写了一半就撕,撕了又写,还是写不下去(最好是在电脑上行文,既便于修改,又便于发送,也用不着撕纸浪费)。为什么?其实,就是没有打好腹稿。写作之前一定要打好腹稿,尽可能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素材都调动起来,将自己所看过的类似文章回忆起来,加以借鉴和吸收。这个时候,写者的头脑里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模拟“组合”: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段落布局,结构层次安排,每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标题,列举什么事例,插接在什么位置上,如何衔接过渡,替代备用的事例编排,都要预先想好。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