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门起草。即部门主管范围内的工作需要党委办公室行文时,由部门代为拟稿。这是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优势是:情况较熟,研究较深,较易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不足的是有时带有局限性,容易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而对其它方面的问题照顾不够。 (3)联合起草。部门主管范围内的工作需要党委办公室行文,涉及两个以上部门时,由一个主管部门牵头共同起草。 (4)组成起草小组起草。起草特别重要的公文用此形式。如党代会报告等(如十六大报告,由胡锦涛同志任起草组组长,组织各路好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修改工作,拿出了高质量的报告,体现全党的意志、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成为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省市县党代会报告,一般都采取起草组的方式)。 (5)领导亲自起草或主持起草。这有助于加强领导工作和保证公文质量。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成盛事”。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文字修养。唐代公文有严格的“职述”和“代拟”规定。“职述”就是担任某种职务的官员,必须亲自动手撰写与其职务相称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如有违例,轻则贬官,重则治罪。在以科学、法治、人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写作更是一项高素质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中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现在重申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能力,改善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同志亲自起草或主持起草公文时,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三)公文起草的准备工作 1。明确发文目的。定位不准,累死三军。作为领导要交待清楚,作为撰稿人要问清楚起草公文的目的,即主题。如公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发文的依据是什么?发文的范围有多大等等。做到任务明确、方向清晰,防止在主要观点和内容上偏离要求。 2。认真领会领导意图。领导交待任务和意图,往往是原则性的指点,只能是粗线条的轮廓,因而,起草人还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周密思考,深刻领会领导交待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使领导交待的意图深入化、具体化和条理化,进而变成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句话说得好:“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 3。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公文起草更是如此,来不得半点杜撰和假想。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情况、事例、问题、经验和数据等材料,通过有关材料表现公文的思想观点。 另外,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对一些重要文件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对文件格式和主要公文的写作特点要熟烂于心。只有厚积薄发,任务来时才能不慌不忙,一挥而就。汉字约有6万字,常用的只有3000多字,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读、看看,用时才会信手拈来。人脑不怕用,就怕空。其记忆力的容量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总量,是数字计算机的100万倍。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丝毫没有问题。大家都知道,省委办公厅对办公室中层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三条:一是政策水平达到同级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论水平达到同级党校讲师以上的水平;三是对全局情况了解和掌握程度达到同级综合部门的水平。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勤奋学习,不认真钻研,不积累大量的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