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是过去“左”的路线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思维误区,它无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规律,好就是绝对的好,差就是绝对的差,不是甲就是乙,不是乙就是甲,绝对化,走极端,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还有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边倒、—阵风、一个模式、一种声音等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时至今日,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但在一些同志头脑中仍未绝迹。比如,一讲放开搞活,就放松管理,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一讲加强管理,就又卡又压,铁板一块,连正当的放开搞活措施也“管”死了;一讲加快发展速度,就不切实际地强逼硬赶、大哄大嗡,甚至搞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一讲注重效益,就慢吞吞、懒洋洋,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连能够争取的快速度也不去争取。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所致,于决策、于发展都十分不利,不仅领导者要注意防止,文字秘书也应注意防止。 三是看问题要深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在文稿写作中,就是要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而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比如讲到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仅仅罗列“不实”的表现是不够的,仅仅从外部环境找原因也是不够的,而要从责任心、事业心和世界观方面抓要害、挖根源。又如讲到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若说都是由于基层干部缺乏政策观念所致,那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多数地方农民负担重都是由于经济基础太差,发展不快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加快发展也才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类似这样的问题,起草文稿时经常会碰到,所以一定要深入思考,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再下笔。当然,更重要的是,平常就要注意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眼光多—些洞察力、穿透力。 四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未雨绸缪,争取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对于领导工作、文稿起草工作都十分重要。领导讲话、工作计划、文件和献策性的调研报告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预”,都需要在预测事物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任务和目标。某些带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的工作,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和中部地区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国加入WTO后有利的方面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有哪些?应怎样趋利避害,调整和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预测、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的。也许有的同志要说:预见不预见是领导的事,我们按领导的意见写就是了,要“预见”何用?不。作为文字秘书,理应胸怀全局,洞察大势,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这对于写好文稿、当好助手和个人成长,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