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运用

摘要:   领导讲话的语言既区别于正式的书面文件,又区别于一般的口头交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研究“领导讲话”这样一种特殊语言,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特点,然后,还要探讨怎样出“新”,怎样求“美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其实,讲话篇的篇幅长短与材料取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用主题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切实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四、 忌贪大求全
  忌贪大求全,就是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像开**铺似的。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新颖,是难以做到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五、 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老秘网市”、把“我老秘网市”改为“我老秘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否定自己;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字上下工夫,从“新”中求异,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求新,“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 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硬,“骨头”挺硬,“肉”不太多,“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有深入,写得很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为此,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方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8-1 11:00
  • 4
    粉丝
  • 401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