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道问题
农村如何才能富裕起来?这是我向基层干部与群众请教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认为:将来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当然要靠机械化、现代化。按目前的条件,尤其是低产和多种经营上不去的地区,大家以为只有把土地责任到户,让田地多收些农产品,让绑在一起的劳动力腾出一部分,搞工、副业才有希望。
已经搞了一年责任到户的山南区区委汤书记说:要把农村搞富,光靠粮食富不起来,靠提价也不行。重要的是要搞多种经营,以定额管理、按件记工的方法,使工、商业与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才行。汤对山南区作了个估计:如责任到户能搞几年,粮食产量可由多年徘徊在一亿斤以内增加到两亿斤。但更重要的是在粮食翻番的同时,能抽出30%的劳力搞多种经营,这样就能很快富起来了。
七、分配问题
以上几个具体问题,在不准责任到户的地方,把它说成“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肥西的山南、官亭两区,已经无人谈论,因为实际上已经都经过社员讨论,有了解决的办法。在责任到户比较多的肥西县,现在倒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配,这件事目前在肥西议论纷纷,从县、区、社、队干部直至责任到户社员,都赞成大包干式的分配方法,就是每一户社员,按承包合同,向生产队拿出七大缴(一、征购、超产、储备粮;二、油料;三、棉花;四、肥猪;五、公积金;六、公益金;七、生产队提留),其余都分给社员。这种办法简单易行,分配时,生产队只要一份表,每个社员家里,不要搞“一年早知道”,他也能知道自己一年能收入多少东西。据说这种办法上级不同意,说这样搞怕人家说“象单干”,面子上不好看。要按定产量、定工分、定生产成本、定口粮标准等一户一户、一项一项算好收入,及应得的工分、口粮等等,然后再放到一起分配。这样一来,每个生产队要填四、五张表,每户社员也要填几张表,算来算去,其结果与大包干分配,没有多大差别,费时伤财,就是为了追求在一起分配这个形式。大家反映:这样搞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但目前肥西县正准备调3000名大队以上干部来干这件事。金牛公社有个副书记向我说:“我在农村干这些年,给这样一算都算糊涂了。实际上对每户的收入、支出以及他们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在责任到户时,已经考虑过了,在分配上何必又搞这个形式?”
八、几点意见
我与江城、玛金同志三个人这次六安之行,都长了不少见识。虽然中途玛金同志赴京开会,江城同志因事返肥。但我们一起走过了大部分行程,一致以为: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下,安徽这两年农业还能稳定地向前发展,集市贸易繁荣,人民生活改善,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7个县的同志们,在主观上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想把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好。但从整个农村经济的实力以及少数干部的思想倾向来看,又使我们产生一个“大病初愈,余热未清”的感觉。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我们认为:
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农村中还要深入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以扫除极“左”路线在某些同志头脑中遗留的严重影响。只有这样,干部思想才能彻底解放,才能从实际出发,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现在不从经济实效出发,还在抽象地谈论方向、路线,从概念出发,等着上级指示办事的人,仍不乏其人,对生产发展影响很大。
二、省委关于农业经济政策的《六项规定》,对落实生产队自主权以及按劳分配原则,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一些地方,至今还认识不足,对社员的正当要求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仍然采取硬压的办法,甚至造成大量减产也在所不惜。我们希望在贯彻三中、四中全会农业文件的同时,要强调一下上述两项原则,对那些违背生产队自主权、违背按劳分配原则,造成损失的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负经济责任。
三、对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应一样对待。我省今年夏粮增产百分之二、三十的社、队,都受到表扬、鼓励,但是责任到户的地方,有的区、社、队增长两、三倍,却没有人敢表扬。肥西县山南区,是六安地区今年农业增产最突出的尖子,应当说,山南区委是对农业发展速度的严重性、紧迫性,理解得比较深刻的一级组织,但受不到应有的鼓励。区委书记汤茂林每次到县里开会,总是不敢吭声,低着头听人家冷嘲热讽,这是很不正常的。请省委调查这个问题,予有功者以应得的奖励,以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前进。
我没有搞过农业,知识也极有限。为了对四个现代化尽匹夫之责,竭诚上报。因是走马观花,错误和不当之处,更加难免,请批评指示。
① 此份报告是上书中央的第三份报告,于1979年11月26日写成后直寄中共中央,1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经所加按语全文印发。之后,新华社安徽分社根据郭崇毅自1979年7~11月4个月内三次上书党中央的报告摘编成文,以《安徽省政协委员郭崇毅对包产到户的看法》为题,刊载于1980年4月19日《新华通讯社文稿》第995期。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