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学习经典:郭崇毅的三篇上书

摘要: 郭崇毅第三篇上书:关于六安地区七县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的报告 (1979年11月26日)   10月中旬,省政协介绍江城、玛金同志和我到六安地区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从沿淮的冲积平原,到大别山区,直至巢湖之滨圩区,行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五曰:“劳力强弱不同,造成收入不平衡”。我认为,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收入不平衡,这是正常的现象。在“大呼隆”年代,劳力弱的有“大锅饭”可吃,不思努力;而劳力强的,则因多劳而不能多得,不愿出力;以致造成生产和收入普遍下降。肥西实行责任到户,大量的事实证明,不但劳力强的一季得了过去几倍收入,而且我访问了几家劳力弱的。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入。因此,绝大多数缺劳力户都赞成包产到户。大家认为,这也是当前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个途径。农民常常说:“吃亏、讨巧都应讲在明处。”对于少数“五保”、“四属”,大家愿意在公益金里帮助他们,或者帮助他们代耕,但不愿大家一起站在地里混时间,更不愿不明不白地为别人干活。所以一搞“大呼隆”,大家就在一起糊,一糊就减产。“大呼隆”不能搞,一搞就误国害民,千万不能再干了。
    六曰:“助长个人主义”。责任到户是适应当前生产力的水平,是发展生产的需要。生产发展了,使农民感到集体经济有奔头,越干越有劲,这只能是助长集体主义.决不是助长个人主义。过去由于吃“大锅饭”,有的队越搞越穷,有点技术和劳力强的社员,往往奔东走西,去找生活出路,这才真正是助长个人主义。
    七曰:“影响四个现代化”。这是有些好心人最大的忧虑。但农民不是这样认识。他们说:国家搞四个现代化,需要大量粮食和农产品,我们购买现代化机器,也需要大量资金。责任到户,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正是促进四个现代化而不是影响四个现代化。有人担心现代化机器来了,一块一块土地不好种。农民们气愤地说:“谁向你们说过,我们包产到户,要包一辈子?”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凡事要从实际出发。现在农村绝大部分,都还是用旧式的工具和技术生产,我们研究当前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当然要从现实的条件出发。如果拿将来的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力来确定今天的生产关系,岂不是还要自找苦吃?
    八曰:“要防止暴富”。有人说,实行责任到户,怕有些农民“暴富”;薛暮桥同志关于城市就业问题的谈话发表之后,这些人又怕城市搞小集体的人“暴富”。这是很不必要的顾虑。在我们国家里,不准生产资料私有,不准放高利贷,不准人剥削人。一个人即使技术高超,劳力很强,又能发多大的财,就算能有极少数人在劳动中获得较多的报酬,积蓄一万,八千,充其量不过能盖几间瓦房、买一套新式家具,或再买部彩色电视机。这正是民富国强的表现,又有什么可怕?如果“暴富”指的是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那自有法律制裁,与经济管理体制是无关的。还有一种叫做“大河有水小河满”的理论,很值得斟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居于“大河”地位的,对“大河”考虑得较多,对“小河”有没有“水”,有多少“水”,容易忽略。而居于“小河”地位的,则有恃无恐,反正有困难,向“大河”伸手,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有妨害。去年肥西山南区种麦时,因土地龟裂,难度太大,开始群众都不积极,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反正国家有粮救济,我何必急着去出力!后来责任到户,农民知道“大河”对“小河”不再实行“包干制”了,今后“小河”有水无水要靠自己干了,这才拼命生产。事实上,在自然界里,“大河有水小河满”是一种反常现象,而“小河有水大河才有水”才是正常的。只有八亿农民富裕起来了,人民公社制度才能坚如磐石,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才会加快,我们的国家才会无敌于天下。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说“小河有水大河满”,才比较现实和恰当。
    九曰:“你说责任到户可以增产,为什么旧社会农民没有发财?”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旧社会农民受地主和反动政府的重重剥削和压迫,当然不能致富。今天的农民受到人民政府和集体的资助和保护,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同样是以户为劳动单位,但其他条件已完全不同。我们天天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性质不同的事物,怎么可以类比?
    十曰:“要实行责任到户,也要讲明是‘权宜之计’,不然,将来收不回来”。我以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生产力处于迅速地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应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我们实行某一项政策,时间有长有短,完全是为驾驭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象驾驶员在行车中不断转动方向盘一样,根本不存在哪一个动作是长远之计,哪一个动作是“权宜之计”。责任到户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当前发展水平的一种适当做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异端”和“邪路”。不论实行的时间长短,不能把它说成是“权宜之计”。至于包产到户的土地,将来好不好收回?安徽在1963年已有事实作了回答。那时农民明明看到土地收回后,又要“大呼隆”,又要减产,但农民还是默默无言地交还了土地。将来农业现代化机器来了,既可以减轻体力劳动,又可以增加生产,农民为什么还要坚持包产到户?哪一个人不懂得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众所周知,自从排灌机械以及粮食加工机械来了,农民不是自动废除了水车,自动抛弃了石磨和石臼么?把农民还当成保守的、不知好歹的愚民,这也是不必要的忧虑。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8-1 11:14
  • 4
    粉丝
  • 4141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