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要合乎形式逻辑的要求,从各个角度讲都无懈可击,以体现 公文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如果说理不充分,概念使用不准确,语言表达不严密,理 解起来就容易出现偏差,执行起来也会出现困难,从而难以发挥传达政令的作用。目前公文 语言中常见有概念模糊、指谓混乱、不合事理、论述不周、自相矛盾、概括不当等逻辑错误 。以下试举几例做简单分析,与同仁商榷: 一、概念模糊。具体表现为分类不清、概念交叉、大小概念并列、乱用概念等现象。比 如: (一)各盟市所在地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者到主会场参加会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若干旗、县、市 ;市,是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可见,“盟市所在地”就是盟市的行政区域。因此 ,上例可以理解为“各盟市行政区域内的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者到主会场参加会议”或 “各盟市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者到主会场参加会议”。但是,事实上作者的本意是“各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的获得‘优秀企业家’称号者到主会场参加会议”。象 这样将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违反了要表达的本来意思,无形之中就给工作制 造了混乱。 (二)各级领导、广大干部、工人、群众都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 “各级领导”也是“干部”,“工人”也属“群众”,大概念与小概念并列起来,一是 不妥,二是没有必要。这个句子改为“广大干部群众都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即可。 (三)捐赠的款项,大部分用于举办教育,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居民住宅;捐赠的物 资用于赈济灾民;其余部分则用于修复或重建水毁设施。 此例的错误可以说是典型的逻辑混乱。对此例至少可以作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捐赠 的款项大部分用于举办教育……,其余部分用于修复或重建水毁设施;捐赠的物资用于赈救 灾民。如果按这个逻辑关系理解的话,那么“捐赠的物资用于赈救灾民”一句在例句中的位 置就是“第三者插足”,属于概念交叉,应放到句首或句尾才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明确合理 。另一种理解是:捐赠款项的大部分用于举办教育……,捐赠的物资可用于群众生产生活的 发放给灾民,其余的款项和可用于工程建设的物资则用于修复或重建水毁设施。如果按这个 逻辑关系理解,那么这句话就要如前述加入一些必要的语言成份以完善句子,使句子的意思 明确起来。 (四)×××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其成员和组长、副组长已经××政府批准,并 已由××号文件印发各地。 此例有两处错误。一是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不但属于“成员”的范畴,而且还 是主要成员,这里犯了“分类不清”的错误,应删去“和组长、副组长”,改作“其成员已 经×××政府批准”。二是“其成员……”“已由××号文件印发各地”一句颇费理解。“ 成员”怎么能被“印发”呢?显然逻辑不通,犯了“乱用概念”的错误。综合前述,此例应 改作“其成员名单已经××政府批准,并由×××号文件印发各地”。此例出现错误的根本 原因是对概念的确切含义把握不准,分类不清,从而导致了表达上的逻辑矛盾。 (五)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尽快调集足够的疫苗,迅速组织防疫工作队伍,深入疫 区,逐个疫点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严防牲畜疫病危害放牧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放牧人员”当然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本已包括“放牧人员”,“群众”是大 概念,“放牧人员”是小概念,小概念“放牧人员”是多余的,但本例中却用“和”将二者 并列了起来,显然不妥,应删去“放牧人员和”。 (六)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要根据本人 的能力和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工作水平;对确实不能 胜任本职工作的,或工作态度不端正且屡教不改的,由人事部门另行安排工作直至开除。 “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和“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表现情况; “另行安排工作”是工作调动,“开除公职”是一种处分,二者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方式 方法 ,不存在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将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表达,犯了“逻辑混乱”的错误。 为了清晰,应该将两个意思分开来表述:“对确实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由人事部门另行安 排工作;对工作态度不端正且屡教不改的,根据情节,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直至开除公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