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撰写调研报告要过好材料整理关 周承

[复制链接]
湖北老秘 发表于 2011-9-26 0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调研报告是党政机关常用的重要文种,它既是下情上达的重要载体,也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大学毕业到基层机关工作两年多以来,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大型调研,并被委以执笔调研报告的重任。幸运地,在所撰写的调研报告中,先后有两篇荣获市级一等奖,其中一篇还被《求是》所录用。与很多秘书前辈相比笔者这点成绩微不足道,在这里也无意于班门弄斧,只是想略谈一下写作中的一些感触和体会。对于经过调研得来的一大堆材料如何变成洋洋洒洒的并被认可的报告,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过好材料整理关。
% \  c4 ^5 o" J" N; s% Y+ @
& d$ c) p! r. b0 N$ _# n5 v+ g一要谋篇布局“搭架子”。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撰写调研报告前,思考如何提炼主题及安排材料。换言之,即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搭好架子,才能在写作时运筹帷幄、有条不紊。关于“搭架子”,笔者总结为选好题、定好位、立好项。选好题就是选择好调研报告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个人认为,选题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最好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包括上级和群众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从自身擅长的领域去着手,这样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定好位,简单而言,就是确定调研报告的目标,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且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笔者在撰写“失海”渔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时,就从县级层面来展开,并且选择个人所熟悉的社会和政策角度来分析,从而为该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立好项,就是围绕确定的主题来谋划或构架整篇调研报告,整体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 I3 b% J; {7 v( k
: V. V% [$ J/ t5 f; ^
二要去粗取精“定料子”。在搭好“架子”后,接下来就要“定料子”。由于先前调研得来的材料是未经整理的,就像一盘“粗沙”,有些材料并不是报告所需的,因此就要有“沙里淘金”的“定料”功夫,有所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依笔者个人的体会,“定料子”讲究精、准、新“三要诀”。“精”就是要精当,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选取那些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并笔墨重施,“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而使整个材料层次分明、表述准确、简明扼要。“准”就是要准确,材料必须围绕“问题”而展开,尤其要注意抓住那些“一碰就响”的情况、“一针见血”的问题和“一目了然”的典型,从而使文章的论证更有力。“新”就是要新颖,有独创性,不要人云亦云。“别人嚼过的馍没味”,要使调研报告独树一帜,就需要对现有的素材反复筛选,综合提炼,选择出新的角度,挖掘出新的主题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在写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时,笔者就着重抓住了调研对象普遍要求、然而目前还较少涉及的主动式培训模式进行挖掘,最终也获得了成功。
6 }3 g% s4 }; i: z5 g! v
2 J+ J1 k4 E( _. F三要精雕细琢“盖房子”。框架搭好了,材料选齐了,最后就是写作成文的过程。关于写作的经验介绍有很多,个人拙见,撰写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问题分析必须“透”。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准简单表象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内容。比如对调研对象所发的“牢骚”等,就要进行分析和思考,努力找寻它们的真实表达意图。二是语言表达力求“练”。撰写调研报告,语言表达要力争“多一字则长、少一字则短”,有一说一,不说“多余话”、“题外话”和“重复话”。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一些简洁、明快、生动而又意蕴深厚的民间俗语、业务“术语”、部门“行话”以及比喻和例子等,增强文章表达力的同时,也使报告语言更为生动、得体和富于吸引力。三是报告内容务必“实”。虚假的报告内容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报告中所体现的情况、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所提出的观点、展开的论述必须符合事实,提出的对策必须符合逻辑、切实可行,这样的报告才是成功的,也才能够得到读者广泛的认可和普遍的欢迎。  f/ x/ W# l. g
/ l& t# ^- u$ Q3 v- N* u
当然,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写出来的,平时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勤学、苦思、多练,才能有所作为,这也是笔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 S% a1 R2 r) G$ k6 u! x. |- p9 [6 \$ P* H0 s8 a. C! D: K5 g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
) ~1 |& X5 l6 o; @$ f0 ^7 e# Q/ ~4 \, W) w* t6 I/ A8 E
标签:调研报告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湖北老秘 发表于 2011-9-26 07: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调研文章的语言美
/ A* C. C) w6 S9 l( X& }; O% s& N' ~. O# F7 U" b
* S& B' b0 F; m
2009年6月30日,湖北省荆门市委办公室、政研室、市社科联、市委党校、市卫生局等部门联合举办陈方柱调研著作研讨会,市委、市人大、市政研分管领导和全市相关专家、教授30多人出席会议,围绕陈方柱40多年撰写、编辑的各类调研文章和近年出版的调研写作专著,分析其著作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创新;分析其调研经验、技术运用和推广;探讨如何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好的调研服务;进一步推动全市调研理论、调研文化和社会科学工作加快发展。研讨中,《读写算》杂志社社长、湖北省社科院荆门分院院长、荆门市教科所所长、研究员周宏以《凉风拂来泥土香——简论陈方柱〈调研写作分类精讲〉的语言特色》(简称《简论》)为题发言,从“朴实中见功底、通俗中蕴哲理、工整中显技巧、谨慎中透机敏”四个方面高度评述笔者调研著作的四大特点,大大超出了笔者预想。就是这一会一论,引发了笔者对调研文章语言特点和难点的思考,并试对调研文章的语言美进行以下探讨。0 Z2 A) i; B$ ?6 T% |' y0 w

: a6 J( p# F, f' \8 C6 u7 o/ [8 }; H8 R1 R一、当前调研文章质量“两极分化”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 w# {9 b- J7 Q) ]9 v/ r& S) H5 Q
7 D) s  O+ r8 Z* x8 v; O7 i% n
研讨会后,笔者反复研读《简论》。一方面,反思自己怎样从田埂上走来,沿着由语言文字铺设的调研之路,从词不达意,病句连篇,走向较为明白晓畅,文从字顺;如何绕过荆棘丛生的曲折,走进宽敞明亮的研讨会厅堂;另一方面随机抽取近年来地方报刊和网络上部分调研文章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当前调研园地中,明显有两个并存:一是调研写作能力整体提高与少数地方青黄不接并存;二是精品写作与粗放写作并存。即有的地方(指一般中等城市)刊物连续若干期上的调研文章几乎篇篇出彩,整体能力很高;而有的期刊或者网站上文章毛病较多,明显青黄不接,主要是后备力量不强。具体表现:# L8 Z$ F. V* d+ ~# m! j  [

/ j. o  C& c! f8 O2 y1 S* _(一)冗长拖沓,空话废话连篇。有一篇市级统战工作60年的总结回顾文章,全文3000多字,分三大块,第一块标题为“与时俱进,新时期统一战线发生了新变化”,620字,占全文20%篇幅。从“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写起,接着介绍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关于统一战线地位作用论述每人一段,360字;接下来写“我们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的认识……”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只列举了“从主要由统战部门承担向党政有关部门、社区、社团共同承担转变,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拓展……”等“四个转变”的标题性语言,没有列举一项具体工作、一件事名、一个数据;接着是小结:“这种转变进一步拓展了统战工作的视野,延伸了统战工作的手臂,丰富了统战工作的手段。”第三块为“解放思想,努力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事业新局面”,1000字,分列“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服从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四条措施,全为抄录十七大报告的大理论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署上全国哪一个市、县统战部名字都没有错。这样的文章不算很多,但收集起来,也并不困难。我就是随手抓过一本2009年期刊看到的。有些文章虽不如上文空话连篇,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大段大段空话、套话的实在不少。
2 N6 r/ C- j% H7 D  j8 H
$ ~6 W9 A5 N3 A1 [/ u(二)病句连篇。凡文章,最起码要求句子通顺,明白晓畅。调研文章,主要凭事实说话,更要求把事实叙述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2009年,某期刊上登载一篇副题为《市公安局建立“四季问安”和谐警民关系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简称《思考》)的研究文章。这个副题就不通顺。至少有4种歧义:①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②建立长效机制;③建立“四季问安”和谐警民关系。而“四季问安”,是公安部门要求常年开展的一项活动,却单独把它作一个词来用,未交代它原来是一种活动;④在这个句子里,“‘四季问安’和谐警民关系”可能是“长效机制”的定语成分。如果“四季问安”四字前边不加“开展”,后边不加“活动”,读者就会莫明其妙,不知它是什么意思,更不知它与“和谐警民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四季问安’和谐警民关系”如果不是“长效机制”的定语成分,就更不好理解。作为标题,既不通顺,又不简洁,还让人读不懂,一头雾水。该文导语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着力构建警民互信互动、共建共享平安的和谐警民关系长效机制”,不仅重复了副标题的毛病,还增了个“构建”和“共建”重复的毛病,句子十分臃肿。导语第二自然段有一个长句:
- @4 \; w: ~4 k0 o  F0 x+ i- ~. \; C' q# s  ^8 b/ g$ I
所谓“两让两促”,就是让民警的身沉下去,体验群众感受、启发为民感悟、增进爱民感情,促群众的心热起来,对治安防范上心、对维护稳定有心、对公安工作关心;让群众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吐怨言、诉衷言、献良言,促民警把该办的事办起来,争创城乡社区零发案、执法办案零差错、服务群众零距离。
7 ?7 U" D" I/ a& Y; @0 A. r% t: s! I7 |2 p9 Q! |8 f$ P- d* B
这个132字的超长复句中,什么“身沉下去”、“心热起来”、“对治安防范上心”、“对维护稳定有心”、“献良言”、“把该办的事办起来”,读起来、听起来都十分别扭、晦涩;什么是“上心”、“有心”?意思含糊,词不达意。不仅书面语言,就是群众口头语中也没有这些说法;“献良言”和最后一句的“争创”二字与“零发案”、“零差错”、“零距离”都属词语搭配不当。“献良言”应该是“献良策”,“争创”应该是争创什么先进单位才对。接着是近200字的莫明其妙的话语后,又有一句“保证‘两促两让’作为过程目标实现的连续性和作为结果目标实现的确定性。”“两促两让”可以作为“连续性”和“确定性”吗?什么是“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呀?不都是自己的生造词汇吗?全文3000字,像这样半通不通的句子还真不少。比如:“使活动体现出公安机关作为党领导的武装性质纪律部队的统一性的特点”、“并且还可做出地域特色、职能特色和专业特色、人文特色等”,“武装性质纪律部队”是什么部队?“特色”可以“做出”吗?4 o  e- |& O+ _
- z4 F! h# S1 k& l# e* S
(三)随意提出“新观点”和妄下结论。《思考》导语第一句话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人民群众更加需求安全的发展阶段。”凭我的经验和理解,这种提法不会出自中央文件。我国社会怎么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人民群众更加需求安全的发展阶段”呢?难道比上世纪20~40年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到处兵荒马乱,人民生灵涂炭“更加需求安全发展”吗?难道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多少次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民群众反而不需求安全发展吗?调研文章的重大观点提炼怎能这样轻率和随心所欲,又怎能妄下结论呀?!这种情况并非仅此一例,我近日在网上一下就搜索到了三例:一是在一篇《浅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与对策》中竟有两例这么妄下结论:一处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是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有效体系没有真正形成”;一处为“需要注意的是,查处校园案件要快、稳、准,不允许滋生蔓延”。二是一篇《当前农村治保会建设的现状与工作建议》认为:“不少治保主任都是小学文化或文盲,很少几位是初中、高中毕业,且年龄偏大,这决定了他们思想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以致影响治保会工作进展。”前两例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未必就是“齐抓共管的体系没有真正建成”,齐抓共管体系可能只是治标而已;“需要快、稳、准”查处的案件,也未必只有校园,难道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大案、要案就可不快、不稳、不准吗?第三例治保主任们的文化结构表述科学与否暂且不管,但真正决定他们思想觉悟、法律意识和工作方式的,不一定就是文化水平高低和年龄大小。如此结论,未免太武断而又太绝对了。" u. N  t* ^$ ~

5 w# z% S; u# p(四)叙事、议论秩序混乱颠倒,语无伦次,表达效果不佳。仍以《思考》为例,副标题明确提出“四季问安”这个行业专用词语之后,按照常规,一般应在导语部分首先交代一下它的含义,以便读者往下阅读。谁知作者把占全文20%的导语写完了,20%的第一块正文也写完了,把“四季问安”的性质、作用、做法、理论根据、历史背景等都讲完了,仍然只字未提“四季问安”是什么事。直到写到第二大块,完成全文一半内容的时候,才慢吞吞地交代“四季问安”活动就是“春问‘耕’”、“夏问‘暑’”、“秋问‘收’”、“冬问‘寒’”,合起来叫“四季问安”。叙事、议论秩序混乱颠倒的还有一种表现是喜用否定句式。如《思考》导语第一句,本来应该直接论述的,它却采用假设手法,加上用否定句式议论:
6 u4 ?% Z) B/ ]4 c  r# m$ Y( a6 |9 T3 ]4 {3 F
如果公安机关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传统警民关系的那种同生、共济、双赢的互动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社会的心理生成机制就会发生扭曲,负面的评判就会随之出现。
2 o2 r1 _3 z. F+ Z2 _# D5 i0 y; A( B" C
这里如果不用假设手法,也不用否定句式,直截了当正面立论,直击主题,其效果就不一样了。( n) }  g. p1 C( [( {

/ D+ p$ \8 O* J7 q: Z4 y(五)粗制滥造,漏洞百出。不少文章从立意、选材到遣词造句,都很随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浅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与对策》一文,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好动,开放,封闭,独处,喜好群体,自我意识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容易冲动等等,都是这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征”。这里的“封闭,独处”就明显与其他几种特征矛盾。有的同一篇文章中的统计数字自相矛盾;有的百分比不准确。有的序号有首先,无其次、其三;有一或(一),而无二或(二)、(三)等。有的错别字多,有的可能是打字校对问题,但作者的责任也不可推卸。
* w; b4 n" x# g: ^7 A0 `8 W4 A+ N; C
+ z  _4 U+ |. g! G9 U) M
二、调研语言“四美”3 m! j, V2 H8 O: m
6 v0 h, p" Q0 @5 d& d+ |  F6 D
笔者总结历代调研文章及自己学习和运用调研语言的经历、经验、体会,认为调研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可概括为准确、简洁、质朴、文采8字。要求调研文章真实准确、简洁明了、质朴无华、富有文采,又叫调研语言的“准确美”、“简洁美”、“质朴美”、“文采美”。
0 c0 f0 o9 {+ m6 v* N" S4 Q
2 ]: ]/ B- i' c6 U(一)准确美
  f- y7 B8 c( R7 `+ }% I5 n
- S4 R: b# y; g. q+ ~3 Y+ M3 P调研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首先要求记录事实准确无误。真实准确,也就成了调研文章最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其次,要求政治观点正确。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从调研文章的写作目的看,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二是为党委、政府提供编史修志的第一手资料。这都需要记述事实真实可靠,不浮泛,无虚假,准确无误;观念提炼必须立足现实,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字斟句酌,严谨准确,慎重表述。最好学习编史修志的原则要求。比如宋代吴缜所说:“必也编次事实,详略取舍,褒贬文采,莫不适当。稽诸前人而不谬,传之后世而无疑,粲然如日星之明,符节之合,使后学观之,而莫敢轻议。”(吴缜:《新唐书纠谬·序》)。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志书以真实、准确为本,这是志书的基本特征。”都值得调研文章借鉴。第三,要慎用模糊语言。调研文章的真实准确,还表现在运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各种事物上。好的调研文章不光在宏观上注重百千万;在微观上,对元、角、分,丈、尺、寸也不马虎。它们在宏观记述某一事物兴衰起伏的发展过程时,也采用“成绩显著”、“有较大进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等模糊语言。但运用这些模糊语言时,也要十分注重资料事实的准确性,语言概括恰如其分,并有一定的确定性。  F; @. O4 j7 S2 ?0 Z  g
' s# k6 X9 Z2 I5 q; J- k
(二)简洁美
  v+ f0 G3 p6 d! m+ _2 S. z0 ]8 X6 I9 |5 s; Z& u3 i" k
调研文章简洁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为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啰啰嗦嗦。唐刘知几认为:“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史通·叙事》)清散文家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说:“文贵精。凡文笔老者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行文简与不简,并不以文字多少为标准,而是看它是否用最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有的即使文字很短,若未把意思说清楚,或者其中仍存有一些可有可无的字、词,那仍然不符合“简”的要求。清魏际瑞《伯子论文》中说得很对:“文章烦简,非因字句多寡、篇幅短长。若庸絮懈蔓,一句亦谓之烦;切到精详,连篇亦谓之简。”调研文章简洁,主要是要求文字简约,而意思明了。而决非苟简,允许草率地把某些不可或缺的字、词、句省去,导致语意不明,词不达意。调研文章要想达到语言简洁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言简意赅。唐刘知几在《史通·叙事》还说道:“能略小存大,举重明轻,一言而巨细咸赅,片言而洪纤靡漏。”胡乔木曾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要求志文“做到一句也不多,一句也不少。如果不能做到后一点,至少要做到前一点。”他的话,对于调研文章写作也是极可借鉴的。要力戒大话、空话、套话,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二,要反复锤炼,删去多余的字词。古今写作经验反复证明,好文章大多数是改出来的。鲁迅在论及文章修改时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毫不可惜。”其三,要用简洁的书面语,不得随意使用粗俗口语。调研文章讲究使用群众语言,但必须加工锤炼,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H% ^' q2 \+ R0 L
; I, q2 K6 |9 G3 H: m0 }(三)质朴美) g8 O! O8 C& k# b. |. W

; L; ?2 h/ }+ R; @4 s7 |; H) e前边讲了,调研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一是一,二是二;不修饰,不夸张;不说过头话,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要“立言得体”;符合科学,符合逻辑;要情通理达,文从字顺。这是调研写作的基本要求。英国史学家马考莱爵士(Lord Macaulay,1800~1859)还把情通理达视为“所有写作的第一法则”。他说:“所有写作的第一法则,是作者所用之辞,能完全正确地传达其意义予广大的读者。所有其他法则,对于这一法则而言,都居于从属的地位。”(转引自韩章训《谈志书语言风格》,载《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5期,第12页)民国余绍宋在《重修浙江通志初稿体例纲目》中说:“但求明达,不去摹拟,不事藻饰,不尚奥涩,不鄙俗。”这对调研文章语言风格的形成及发展都极具启发意义。调研文章要想达到语言风格质朴的要求,其一,要去修饰,不夸张。调研文章不是文学创作,不是艺术作品,主要凭事实说话,只用白描,直书其事,不需形容修饰,不能言过其实。其次,要求表达科学。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说:“要使语言科学,必然要使它的内容科学化。”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语言本身符合逻辑,符合语言规律;二是它反映的事物、对象准确,两条并举,缺一不可。调研文章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调,无所不研,其自身也属社会科学,表达必须科学。它若没有科学化的表达,就难以客观地反映现实。4 n/ M2 c+ T) ?3 u8 D, L

4 F1 p+ v# z7 [6 u( ]% {! m(四)文采美
) U. d, ^, Y, @" f1 I  j
/ K* p/ Y" N  E# r调研文章文采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它正确规范、优美典雅、富有文采上,是其准确、简洁、质朴特点的完美结合和艺术升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儒学祖师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调研文章,读起来,要如看绘画,如听音乐,如诵诗歌,如览小说,让人美不胜收,爱不释手。古往今来,不少著名调研文章,都是优秀文学作品,让人百读不厌,是亿万人民的精神食粮。调研文章富有文采,决不靠堆砌辞藻和矫揉造作。结合研读周宏研究员《简论》评拙著的语言特色,我以为可从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做到平实化。首先是调研作者要心气平和。心气不和则文气不和;文气不和则文章不雅。大凡文采典雅之文都蕴含着一种祥和之气,而祥和之气要靠作者的心平气和去营造。其次,作者要多用朴实的语言、平实的手法,使文章平平实实,通俗易懂。《简论》评价拙著“朴实中见功底”和“通俗中蕴哲理”,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二是做到本土化。调研文章的本土化程度越高,其文采的亮度可能也会越高。《简论》在认可拙著“没有高深理论……也绝无‘洋’理论”之后,进一步肯定拙著“运用本土语境、大众化语言……”,并高度赞扬拙著“用共性是铅笔,个性是颜色作比喻,阐述地方与民族、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哲学思辨跃然纸上。”其三,做到规范化。《简论》用“工整中显技巧”一节,肯定了拙著“在谋篇布局上注重对仗、排比等修辞格式的运用,形成标题和行文较为工整的语言特色。”拙著虽在各个方面都未能达到《简论》提出的要求,但至少是在这些方面努力了。# p6 U. f/ F7 R0 d+ i! O

1 w, d0 s" j2 p3 B' f* g2 O$ V) Z6 h三、我对调研语言的学习、运用与思考
  o2 M/ g3 c9 X& X2 v
4 r; y& R, i& g& e: b% J! Z, O(一)学习:博观约取,触类旁通。我学写作,起于写诗。我的起点学历只高中才读半学期,就执着于当诗人,辍学回农村体验生活,学习写诗。但我的启蒙老师是前清秀才,小学老师是国民政府文官,均精通国学。我从小就受到他们诵读古典诗词的深远影响,在辍学归田后的几年里,按照他们的启蒙教育,熟读、背诵200篇古文,300首古诗词;加上贴近农民,收集民歌民谣,学习群众语言,打下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因为写诗并在省级报刊上发表诗作,我跳出了“农门”,与调查研究结下不解之缘。我在放弃文学梦,投入调查研究这一人生大转折的过程中,心理矛盾并不突出,最让我困扰的却是我原来学习的文学语言与现在使用的调研语言的冲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文学语言与调研语言之间,虽不是崇山峻岭的阻隔,但却让我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曾经陷入到一个较长时期的混乱之中。最终,我选择并坚守了两条:一是博观约取,即广泛地观看、观察,阅读、阅览有字、无字书籍,扼要地选择记取。即看的、读的再多,但记住的、记牢的很少;而用上、用好的少之又少。二是触类旁通。即从掌握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推知同类中有时也有异类中的其他事物。我终于从文学语言和调研语言中,找到了某些共同点,艰难地解决了我从文学语言向调研语言过渡的问题。没想到我在63岁以后,真的是个“老调研碰上了新问题”,我出于对文字工作的爱好,涉足到修志领域。谁知修志这件难事,对我的调研语言的应用,竟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摸索,我再一次找到调研语言与史志语言的共同点,使史志语言与我原有调研语言触类旁通,并较好地吸收史志语言信(真实可信),达(明达、通达)、简(简明、简朴)、雅(典雅、高雅)风格,把调研语言净化、美化和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
: \& S1 l( }' H
$ ~5 [: I# t* C; b% A: H: q! e(二)运用:冥思苦想,字斟句酌。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调研文章又何尝不是?我学写作,从学古典诗词开始。我学写调研文章,就是采用学习写诗的方法。树立学习目标:按唐杜甫所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选择具体做法,照唐贾岛的办法:“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取得效果,与唐贾岛的差不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年轻时候,不知走了多少弯路,做了多少无效劳动。就是到了后来,比较适应调查研究工作,也仍然走路、睡觉,都在进行唐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工作,冥思苦想,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精炼语言。2006年秋,我帮荆门市委党史办公室修改《抗战时期湖北省荆门市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其中第三块导语中有一句“中国国共两党在这里建立了联合抗日的根据地……” 一位从事党史研究的老同志认为没有这个说法,遂改为:既有国民党抗日部队正面驻防,又有中共鄂豫边区机关在此设置。我一看,觉得他改得好,尤其“正面驻防”四字用得好,但后边“在此设置”四字与之对仗不工整,应该再推敲推敲。于是,我兴高采烈地叫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帮忙“对一对”有奖。他们说,你是专家,就不用我们班门弄斧吧。这个中午,我午睡都未睡着,一直在涂改这个句子。最后改为:“既有中国国民党抗日军队正面驻防,又有中共鄂豫边区机关和抗日武装力量据险坚守。”开始想到“据险坚守”四字,我高兴不已。但高兴之余,还是觉得不妥:一是考虑仅是“鄂豫边区机关据险坚守”,是守不住的,“机关”里大多数是文职人员和家属子女。二是通过查阅资料,当时在此地抗战的还有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和其他游击部队。只有把这三股力量合在一起,才既有力量据险坚守,又符合历史真实,而且形象、生动,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抵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跃然纸上。所以最后改为上文,我才安心。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y" c" p% ]- |' R9 e: d# a# m1 M' z0 r
(三)思考:超越自我,文无止境。1990年,正是我人生旅程接近“天命之年”、调研生涯接近“而立之年”,用周宏研究员《简论》的话说,是我调研人生的“巅峰期”。这一年,我发表了我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一篇调研理论专论《自我否定在调查研究中的运用》(简称《否定》),提出“调研者只有正确运用自我否定,发扬拼搏精神,实行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才能克敌制胜,步入开拓创新的自由天地”的论点。20多年来,我在调研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使自己的调研成果常出常新,调研之路越走越宽广。调研语言的探索,也是我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的一个方面。《否定》发表后,我在继续进行调研实践的同时,进入到调研理论研究和调研培训服务领域。为了把我的调研经验和调研理论探讨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调研生产力,我首创“实例法”,并用实例法讲调研。出了第一本专著,又在第一本的基础上出第二本、第三本。这些既是我调研文章(含理论)自我否定和超越的结果,也是我调研语言自我否定和超越的结果。文章常写常新、语言常用常活;尤其文章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对旧语言的自我否定和超越,都是语言的创新和升华。文无止境,语言的超越和升华也是无止境的。 作者:陈方柱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 V* V. M9 q. S+ N3 o7 Z

0 R! D" \/ h/ o* B4 p+ i* {9 r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荆门市委政研室)8 K, I; L8 H. H' }9 S+ {) @
 
 楼主| 公务员之家 发表于 2011-10-4 14: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结果的体现,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产物。一次调研活动成功与否,调研报告是关键的一环。一篇好的调研报告,是作者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调研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2 J4 M0 Z4 l  P  O- j" Z- R5 [3 J% }1 C/ Z4 @7 p% ^
  一、调研报告的标准$ W* Q$ n9 N* j( E

3 Y9 }" A/ p! l7 ]. ]5 K  调研报告是指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调研报告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既要有详尽的、令人信服的基本情况,又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因分析,更要有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具体讲就是:情况全面,客观准确;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符合实际,操作性强。 ( y7 b- z1 Y6 x; a( M/ V! G0 \

$ W/ V7 o+ e$ W& F  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应有强烈的针对性、事实的具体性和报告的科学性,并做到有观点、有思路、有对策。有观点,即观点新颖正确,且材料和观点相统一。有观点无材料,有材料无观点,或观点与材料相背谬的情况是不允许的。调研报告中所使用的材料,应服从、服务于观点,不能游离于观点而独立存在。有思路,即在分析问题时脉络分明,逻辑严密,因果自然。有对策,就是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没有对策的调查研究,是徒劳无益的;没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只是一纸空文。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集中展现了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对策论。7 z2 a, Y% f! k# ]0 j6 k0 P8 [
7 y; X+ T: |- D$ u( T1 o: J
  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但能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而且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实际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领导重要批示是衡量调研报告优劣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尺度。: f2 R5 h9 w, I7 F" i
) y% \: u- \6 }
  二、调研报告的格式
) R6 C3 w8 B  y1 L; \) V+ ]0 T( ?/ D/ c3 N3 Y# e- Z5 v; w) q2 s
  党政机关调研报告的格式已约定俗成,一般由标题、署名、提要、前言、正文、结尾六部分构成。篇幅一般不超过4000字。* }) N0 U7 j% I

- h4 p9 k! c5 l  1.标题& q+ K9 w4 i9 V: `6 V" r0 i# H

! ~% [4 z. H7 V: E% `) R+ b3 ]' l  @- g  调研报告的标题类似于新闻专访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通常情况下一篇调研报告的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 N" t; \0 n- t  |8 S  ^& @" n. y4 {
  (1)规范化标题格式。基本格式如《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北戴河区农村全面开展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廊坊市强力推进软环境建设的调研报告》、《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调查》等。
" [- M4 Z( [, {5 I5 d* ?, ~" x3 h
  (2)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标题结合式三种。陈述式如《我省新兴中等城市建设与发展呈现十大特点》;提问式如《向武汉国际杂技节学点什么?》;正副标题结合式如《打造投资兴业的“一方乐土”——对邯郸市优化发展软环境的调查与思考》,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8 Q/ s. y  p( F7 e. V

% P, M" G! V/ f  (3)标题的拟定。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立意、谋篇的纲领,是读者入文的向导,要力求简洁、醒目、生动。一是用比喻拟题。如《为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让“朝阳产业”魅力四射》、《“5A”助力,“明珠”添彩》等。二是用夸张拟题。如《撑起更大一片天》、《“合作”起来天地宽》等。三是用设问反问拟题。如《我省青县“村治模式”何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级贫困县招商引资靠什么》等。四是用对偶拟题。如《在“早”字上下功夫,在“好”字上作文章》等。五是用语气拟题。如《重视扶持河北文化品牌刻不容缓》、《我省房地产市场振兴任重道远,扩大投资和消费仍是当务之急》等。六是用数字拟题。如《我省房地产发展凸显六大问题》、《“八项措施”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等。七是用诗文拟题。如《风正一帆悬》、《不信春风唤不回》等。八是用词组拟题。如《创新·架桥·挖潜》、《普法·化访·严打·调解》等。
* C. E: w0 O$ Y- J' B! e( t+ |
: ^& i% _% g4 l. R* w7 l  2.署名7 S: i7 |2 \( n$ M* X

9 b" l6 f$ ]3 S5 m5 c; ^  标题下面署名,写出调查单位或作者个人姓名、所在工作单位。也可以署名“×××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名字可在文章后面注明。
# y; s9 A/ A/ c* b- o
# z6 m* r( I/ r( X  3.提要& ?$ @, X$ l! v; G

' ?& [3 M4 n# x2 I7 T2 a# G& ?: r, Y$ o  调研报告一般不写提要,但由于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特殊性,调研报告也可以通过提要让领导马上了解报告内容,节省阅读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办公室主任麦琪·威廉姆斯,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向克林顿报告全世界和美国的形势,就只用一张A4纸。调研报告提要是报告全文的缩影,要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调研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提要可只简要地叙述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调研手段、方法、过程等均可不涉及。文字篇幅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为好。
# y* ^* Q4 {4 C7 q1 _+ A$ E+ |' @1 \& |; r
  4.前言7 R# `1 m( ^- l& x9 b! |6 }
% m  U! F& t+ K  W- {% n7 x
  前言是调研报告的开头部分,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共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 C1 U6 P" T  m4 s( _" u  M+ ^4 X
9 ^. [" b+ {! r' b
  5.主体* A* F$ L$ J. n5 l
# x0 Y, x; ]" A/ F
  主体是调研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 U. m) ~0 W, n7 r) |

& i9 |- R2 C; d) I  (1)主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基本情况);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思考启示);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对策建议)。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 R$ P! N$ S% M4 n7 {4 E# C* \

* W  I1 ?& s3 u9 L( d7 ~  (2)主体结构。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最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报告。
2 r5 V, `0 ^' D* z" {$ w, t' t2 N+ X- N' }3 j, X
  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的正文主要内容有:①用成绩说话,要在工作的项目、规模、效益等方面用统计材料说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②介绍取得成功的经验、做法,选准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经验,从方法、过程、措施、步骤等方面进行陈述,并用工作的实绩加以具体的说明介绍;③分析优越性,总结先进工作所带来的各种效益和成功经验的先进性所在。   
6 F: I: @4 D2 G" E) d, H/ S9 q* D1 C
  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正文主要内容有:①存在的问题,要用数字和具体事实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损失的程度,以准确把握问题的性质。这部分属于基本情况介绍;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反映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原因分析要抓准,就问题找原因,分清主客观原因,辨别人为因素与外在因素,便于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问题尽快得到纠正和解决;③提出改进建议,针对问题、针对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或措施,建议应符合上级要求和客观实际,针对性强,切实可行,具体实施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明确,对调查对象有参考利用的价值。 ; f2 U6 O5 r, E0 X0 B- [9 {  x2 Y- z
$ F4 i7 e. n8 W8 l$ \/ A" g! y
  6.结尾/ P% y! I  i2 ^1 o! T7 s7 r- z
. |' `0 y- W! t* R9 n; @, |
  结尾也叫结论。调研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1 U3 f: _9 ]% L& i/ i7 \! \" J, S/ f- _. d
  一般而言,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简洁有力,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9 h1 U0 S- n* a" W
! T2 }8 @# Z7 t
  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定稿。调研报告形成后,可根据需要征求被调查者或有关方面领导的意见。对全局性、战略性、决策性、技术性的问题,可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进一步充实、完善。调研报告成稿后,呈报有关领导审阅,按领导要求再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分析、修改完善。+ o: A: s' i8 a. ~$ D' B! `! H% z
$ j* q4 i) P( U4 y1 ?' t  T, P
  我们要求调研报告要有时效性、要快,但同时强调不要轻易出手,“怀胎十月”才能养育健康的“婴儿”。《河北发展》编辑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零”目标,即:让每项工作零缺陷,让每期刊物零失误,让每个人心中零遗憾。很多机关办公室的同志把它抄录改写作为准则,我感到它对于我们写调研报告同样有启示意义。9 u. h5 C+ |  r5 b. M' i' I/ ?
7 U7 p0 S* m7 Z6 u+ G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一处处长)
$ W9 D) B! X2 J7 Y  o* e# U  ^( G9 z. `. E& j5 J! H' y
 
公务员之家 发表于 2011-10-4 14: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调研报告选题的十大方向
% v5 R6 d, t2 P- u) G. c! V  调研报告写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准调研的课题。找准课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准,就是领导需要。党政机关确定调研课题必须要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机关一般更应注重课题的全局性、综合性、宏观性和平衡性,省直部门则一般更侧重专业性、具体性、微观性和单一性。
0 g$ e  u* F. o0 d3 G8 s, r' j/ H. C* l8 `3 N+ |: r
  只有题抓得准、有价值,调查研究才会卓有成效,调研报告才有份量。调研工作必须适应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决策的需求,了解政府的工作部署,领会决策者的工作意图,同时还要敏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见微知著。办公室、研究室的同志必须培养敏锐的洞察分析力,善于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位置、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摸透领导的意图,准确地捕捉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使调查研究工作与领导决策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好调研工作的重点,为决策多出主意、出好主意。  k& R5 ^' t8 M7 Y; m$ d

( P: l7 j9 B! W1 S3 X  1.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选题。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点就是调研选题的重点。要着重在谋全局、抓大事、管方向上下功夫,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大决策往往是领导调研、思考较长时间之后做出的。领导的站位和理论水平较高、信息渠道较广,下级理解决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尽快加深干部群众理解,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是落实决策的前提。我们应围绕重大决策,搜集理论、政策、历史经验、外地实践等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论证、验证决策,增强领导决策的信心和决心,统一干部群众思想,集聚干部群众力量,为决策落实打好基础。省委省政府做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后,很多基层群众想不通、干部不理解,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持不同意见。为落实张云川书记“在干中深化认识,在推进中统一思想”的指示,省委政研室调研撰写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是事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具有长期指导和实践意义的总体战略》,用大量的理论、数据、历史经验、外地实践等,论证和支撑“三年大变样”战略,对统一干部群众认识、集聚干部群众力量、加快工作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省委书记张云川等领导先后批示肯定,并要求研究室组织专家,再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证,把这一具有河北特色的重大举措叫得更响,落实得更好。8 j7 q; L- N, C# m% D$ k+ W
! s5 i! t8 ^1 \! L* J% y# \9 ~3 a- Y! x
  2.围绕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研究选题。一项决策制定之后,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变量太多,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或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也可能在全面推广之前需要进行局部试点,或在实施中分步到位。干部群众反响如何、落实得怎么样、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是领导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因此,决策的跟踪、反馈非常重要。调查研究工作者应该把反馈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决策者,以便对决策进行修改或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办公室(研究室)人员应迅速行动,深入基层,明察暗访,摸透实情,为领导提供第一手材料,为修正和完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今年2月13日,我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省委政研室迅速成立5个专题调研组分赴各市展开调研。不到10天时间,调研了8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实地走访50多个部门、企业、村庄,随机访谈500多名群众,组织召开10多个部门、20人以上的座谈会11次,最终撰写了《用硬作风建设软环境》、《好作风就是生产力——关于我省各市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调研报告》,就各地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并找准了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张云川书记、梁滨部长先后批示肯定,并要求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就提出的建议制定落实方案,迅速落实到位。
, y5 [! G0 J# H3 R% |6 B, |% g9 P* t
. l5 `5 D0 C0 a) H  3.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选题。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政策的分析研究。对于过去制定的一些政策,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模型与评估方法,从经济、文化、教育、法律、伦理、安全和福利等不同角度,对政策执行的利弊要作综合评价,整体权衡,为决策机构提供全面的知识信息和科学建议,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更能反映民情、符合民意。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上级政策的动向。当前信息就是机遇,用信息就是抓机遇。上级做出重大决策前,往往会通过不同途径提前吹风,营造舆论基础。这时我们应该头脑清醒,擦亮眼睛,密切关注政策动向;见微知著,正确预测,提前谋划制定应对之策,努力为本地本部门争取更大的政策空间。否则,等政策出台了,机遇也就错过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省委政研室敏感地预测到,国家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将会继续加以坚持和推广,及时撰写了《关于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验区的思考与建议》,为我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崇勇副省长批示:“政研室的建议很好,请商务厅、旅游局重视,作为今年一个重要工作抓好。” + B' M- H- x. z$ U' U, q& l
. Y) u2 |. J6 |" f2 \; n
  4.围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做法选题。国家重大决策做出后,各地各单位都要紧锣密鼓地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制定落实方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领导往往非常关心并注重吸纳借鉴外地、外单位的好做法和成熟经验。这也是开放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体现。办公室(研究室)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地外单位情况,对有办法、有亮点、有效果的地区和单位,应积极走出去虚心考察学习,特别是跟自己基础情况类似的更应学习借鉴,为领导决策启迪思想,理清思路。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省委政研室及时走出去,考察学习了江苏、安徽两省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撰写了《江苏安徽农村改革考察报告》,省纪委书记臧胜业同志批示肯定,明确强调要学习两省的好做法、好经验。围绕节能减排工作,省委政研室在实地考察浙江的相关做法后,写出《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打造青山绿水——浙江生态环境建设考察报告》,得到张云川书记肯定并批示“浙江的做法及经验予以宣传学习。”
" v% M/ q/ x+ w) d8 B& g8 n7 R# j2 Z, \6 n6 a" a
  5.围绕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领导担心、干部关切、群众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往往会起到凝聚民心、推动全局的良好效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可能造成不稳定因素。调查研究既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到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和部门去,又要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部门去,找出工作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围绕这些问题想办法、出主意,为领导服务、替领导解忧。去年底,正当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较劲爬坡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临,房地产市场萎缩、企业投资乏力,各项工程进度迟缓,直接影响“三年大变样”工作深入开展。对此,省委政研室联合各设(区)市委研究室组成课题组,对全省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发现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限长及主管部门“吃、拿、卡、要”严重是束缚房地产业发展主要症结之一。省委政研室针对问题,就破解之策,撰写了《“刚性潜规则”: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中梗阻”——全省房地产市场状况调查与思考》,得到张云川书记的长篇批示。此后张云川书记多次引用政研室提供的数据和情况,并把房地产审批制度改革上升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0 `1 Q9 n+ I' Y3 W' u) I
9 U. P5 X) z! d. J4 ?$ P* l
  6.围绕基层干部群众呼声选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如不及时发现,或者解决得不好,不仅妨碍工作任务的完成,还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始终把这些热点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一个重点,听民声、察民情、感民苦,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基层和群众的呼声,为省委省政府及各部门多办好事、办好实事献计献策。例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化管理问题,以及危旧房改造居民搬迁问题等,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对于这些问题,要抓住不放,主动出击,快节奏、高效率地摸清情况,及早拿出对策。如《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对策建议》,又如今年5月份我们组织的《把就业工作重点放在“四大群体”上》的调研,臧胜业书记批示:“《调研报告》研究得很细,抓得很准,对省委、省政府抓好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用三个“很”字,表明省委领导对调研报告的充分肯定。
( P3 P2 {" \8 O( ~" v& s+ _. u
$ l* U; d6 v) O# z  7.围绕挖掘先进模范典型选题。重视发现、挖掘和提升基层和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在凝聚群众智慧中解放思想,把已为实践证明的好经验、好办法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对策措施,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指导全省和部门工作。着眼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工作的“闪光点”和对各类典型的挖掘、总结、提炼和上报,以群众的实践引领群众前进。如《“上校军官”是这样当好村支书的》、《党小组建设的新创举》、《转变作风从提高执行力开始》、《自主推进新民居建设的示范工程》等。
5 W$ Z' n* W; r! m5 [4 h
& S1 l7 _! g7 f4 K+ q, p  8.围绕改革发展前瞻性问题选题。省委省政府机关都是领导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必须抓住事关全省发展的前瞻性问题来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宏观建议。如今年四月份我们针对建设文化强省问题,提出“让文化担当时代重任”的政策建议,得到张云川书记和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这一建议在随后召开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被采纳。
! f0 k% X$ X2 f8 y& V! T) Q) L$ \
; K/ A- L% u6 u  9.围绕领导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选题。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都要确定一部分调研课题。办公室和调研人员既是谋划者,又是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者。“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把领导重点调研课题同相关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重点调查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以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要主动及时地和领导沟通,把领导的课题作为调研重点,做好积极建议定课题、协调服务促课题、全力以赴做课题、创办刊物登课题、推动转化用课题等方面的工作。如《一切为了农民健康——关于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等。
6 x# I; j) d+ r7 B; z8 c$ g" M7 U& F6 d2 P, f1 r1 f! t( p! F
  10.围绕领导临时交办任务选题。主要根据中央和省委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以及省领导的批示要求,积极做好领导临时交办重大课题的调研。如今年大年初一赵勇书记交办省委政研室的“中小企业振兴规划”和“影响当前稳定的重大问题”课题,最近省委组织部长梁滨交办的“学商、亲商、安商、富商”课题,孙瑞彬副省长交办的“现代产业体系”课题等等。
. u* i- @! y$ T" N0 i
1 U4 B8 Q# ]: N9 c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一处处长)( m; `& B* M8 X% m
3 F+ }$ Q! ^$ {! Q( {% l1 j4 [- W1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1粉丝

17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