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业生产] 发展城乡统筹条件下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复制链接]
范文轩 发表于 2012-3-25 0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目前,河北省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发展路径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应在以下方面解决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问题。
  一、根据省情特点优化农业布局
  河北省地貌类型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有着京津两大高端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利用动植物资源丰富、优势农产品特色突出的有利条件,应由耕地资源开发转向国土资源开发,进行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优势农产品布局。如:在山前平原和黑龙港低平原区布局4000万亩粮食、1000万亩棉花核心区,就可确保粮棉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出4000万亩耕地种植高效作物。设施栽培蔬菜可以通过节水技术让开冬春低温寡照严重的京广线沿线,外移到冬春季光照好的京山沿线和津京周围,不仅可减少因低温寡照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河北省的一些优势水果、干果种植也应向优势产区集中,培植优质、著名品牌逐渐走向国内外市场。同时,根据环绕京津的特点,布局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让农业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河北省现有的农业园区规模小,档次低,科技支撑力弱,产业化链条短,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我们应借鉴江苏经验,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生产示范基地,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成为高效特色农业的示范区。采取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建园机制,通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组织化程度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带动,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组织形式。同时,也可为农民创新创业搭建有效平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以县或大的乡镇为单位,探索新机制,构建新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集中投入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三、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看,河北省要素市场的改革相对滞后于产品市场的改革。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深化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走农业生产要素股份化的道路,用农业生产要素股份化实现农民组织化的革命,用产业的规模化克服生产规模小的弊端。我们可以把农民的土地的承包权,集体资产的产权,科技人员的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投资者的投资,农民的劳动投入统统股份化,组成新的合作社,以解决土地流转难,生产规模小,产权界限不清,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的问题。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必须加大特色、健康、功能食品的开发力度。要跟踪终端市场标准,坚持加工和销售与国际接轨,针对不同的市场、人群消费层次来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变特色产品为特色食品、特色品牌,以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和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使河北省的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国际。
  四、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部、科技部已出台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构建河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依据环京津区位优势,与“国家队”协作,承接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任务;二是依据专业优势,与兄弟省市涉农科研机构、高校协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三是依托区域优势明显的研究所和市院建设试验站。通过项目带动,形成上接国家,横联兄弟省市涉农科研机构、高校,下辐射到地市科研机构、政府、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四是探索新型、多样、灵活的创新型人才用人机制;五是建立持久、非竞争、稳定支持的农业创新项目,用于稳定人才、解决国计民生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大问题。
  五、在城乡统筹中强力打造县城经济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慢,县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不强的问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不能单纯靠地级城市来实现以城带乡。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省情,在抓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同时,搞好县城规划,将县城规划区内的农业人口逐渐转化为城市人口,争取到2020年县城吸引县域人口的50%以上。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提升县城形象和档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把建设县城工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家投资置业。鼓励乡镇企业离乡进园,个体私营企业连片进园,搞活农村商贸流通,把县城园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职业农民
  劳动者的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制约因素,河北省7200万人口,农村人口占50%,这一现实短期内难以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河北农大为首的科技人员将科技送到贫困的太行山区,走出了一条“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治愚先育人,育人先育带头人”的“太行山道路”。1996年河北省易县柴厂村作为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的第一个试点村,经过科技人员10年的努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为科技、教育直接进村入户提供了成功实施的案例。这些做法和经验,在现今发展现代农业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认真总结、升华和提高。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七、实施以种子工程为中心的种子革命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农业增长中,品种的作用始终要占30~40%。现在河北省农作物、畜禽品种多、乱、杂,育、繁、推相脱节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此外,与兄弟省份比,育种投入少,手段落后,水平低,新品种更新速度慢,品质不符合市场需求,统一供种能力差。我们应抓住国家重构种业体系的机遇,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支队伍,按市场需求设置多样性的育种目标,加大育种和繁种工作力度。鼓励研究人员把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培育超级和专用品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生产高质量的良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基础保障。
  八、解决粮棉生产简化节本问题
  河北省是国家的粮棉生产大省,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但粮棉生产与农民增收有矛盾。因此,未来粮棉生产应当以简化节本为中心。在设计思想上,以水资源支撑能力为底线,以满足粮棉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把技术发展和作物种植结合起来,把“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作业集成到机械、种子、肥料等物化技术中,使作物一次播种过程几乎完成全部田间作业,达到简化节本的目的。按照上述思路,近年来,河北省农科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邱县、成安县、吴桥县、景县、藁城市等不同生产、生态类型区的数千亩耕地上试验、示范成功“粮棉亩节本100元工程集成技术”。该技术核心是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以耕作、播种、施肥、用药、秸秆或地膜覆盖一次性作业为主体,把集成技术包含在了种子、机械和肥料中,配合作物生长期简化管理的相关配套技术,使作物一次播种过程几乎完成全部田间作业内容,从原来的“三分种七分管”到现在的“七分种三分管”,节约劳动用工投入30%,节约肥料20%,每亩节水40~50立方米。粮棉亩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元左右。
  九、解决蔬菜、瓜果生产提质增效问题
  市场农业使河北省蔬菜、瓜果类作物种植成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果树、蔬菜是高效作物,同时也是高耗水作物。河北省的农业种植结构调向耗水作物存在潜在危险。研究表明,大田蔬菜用水量在350方/亩左右,设施蔬菜用水量在450~500方/亩。如果采用渗灌、滴灌等技术,每亩用水量只需250方。蔬菜用水量比需水量高出200方左右,果树用水量比需水量高出100~150方。不仅耗水高,而且还带来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河北农科院在设施蔬菜节水、控病、提质、增效方面也做了尝试性研究,可每亩节水100~150方,将病虫发生率控制到15%以下,亩节药200元以上,提早上市10天左右。同时,蔬菜品质大大改观。并且该技术可以在河北省平原旱地、盐碱地、村庄周围闲散地以及空心村等发展设施种植,不仅节约地下水,还可节约大量土地。在布局上,通过该项技术设施农田还可让开冬春低温寡照严重的京广线沿线,外移到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和低平原黑龙港区域。不仅能解决该区域农民的贫困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十、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
  河北省畜牧产值已经占农业产值的37.3%,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也未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建立一个以粮食生产为基础,饲料生产为重点,经济作物生产为动力的粮-经-饲三元种植业新模式,是目前河北省发展农牧业的当务之急。当前,全省畜禽废弃物的年产出量近2亿吨,折合优质有机肥5700万吨,相当于氮磷钾含量25%的复合肥1140万吨,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但多年浪费并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之根源。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发酵转化为发酵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防治土传病害和促进作物生长。
  十一、推进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植保与防疫革命
  2006年后,我国约有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特别是“三鹿事件”后,国内也掀起食品安全风暴。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其承担起扩大出口、调节进口的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全球植保和畜禽防疫都在采取以生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而目前河北省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畜禽防疫灭病主要依赖化学药剂,给农产品的销售和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农用生物制剂等,特别注意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中成药防治药剂。同时,强化实施食物安全保障法律与政策,加大力度,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有机食品。
  十二、强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信息产业的兴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创造了基础条件,也为农业科技和信息直销缩短了时间和空间。我们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我们的农业、农村管理方式,更新我们的管理观念,建设农业信息传输网络,降低农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农村信息化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要能为农民所用,须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二是农民怎么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充分利用和挖掘多种网络和渠道资源;三是如何确保农民持续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形成产业链。如:河北省农科院和中国移动公司开通了科技短信服务。过去我们主要是解决修路问题,现在是要解决路上有车、车上有货、货送到哪儿以及提高农业农村的管理效率问题。
  总之,未来的现代农业是一种“农源型产业”,是农业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结合,已具有知识经济的意义。河北省在路径选择上要加大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的力度,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促进现代农业与全省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步,实现发展城乡统筹条件下现代农业的目标。■ 王慧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