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近一段日子感觉自己有“闲”了:吃请少了,会议少了,各类文件报告讲话材料少了,迎来送往的客套也少了。这无疑是党风政风向好转变使然。相信,随着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的深入,各级干部被不正之风侵占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相对而言,有“闲”了。
: B3 j" z! |$ W- Q1 {8 K: I2 l3 D! H" y
“闲”下来以后,一些干部的“去向”不可忽视。有的经常约三五朋友打扑克牌,玩个通宵达旦;有的“准时”下班后开车四处游玩,即使单位有事也找不到人……如此“闲”下来后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虽然是少数,但值得反思。
3 V$ e Q; q, J( u* q: u
- ~8 }! Y- p w# _2 m% M4 U1 } “闲”下来以后干什么?这无疑是眼下各级干部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今天之“闲”,是作风改变之效。中央部署和推动反“四风”,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各级干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闲”下来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就有更多的时间谋划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大计,有更多的精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这是一名共产党人在“闲”下来后应有的精神境界和事业进取心。+ v7 K) A+ |# b
, X; G; u5 N0 ^) N! i/ l
当然,共产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但是,什么事都得有个度,尤其是党员干部,即便个人消费用的不是公款,也不能把“闲”下来的时间沉溺于吃喝玩乐、物质享受,让“四风”出了公门、又进私室。思想上和行为上断不了奢靡享乐的根,就容易反弹回潮、故态复萌。勤俭节约、严于律己,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之要求,也是一种人格情操的体现。
7 p3 B/ G. F/ F
9 v' x* d. v5 Z4 |# h6 Y 忙和闲总是相对的,放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所以下决心清除一些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种种作风之弊,使不少干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不当之处,一些本该按时完成的事给“吃吃喝喝”的时间耽搁了,一些本该做好的工作被“迎来送往”贻误了,一些本该担当的责任在所谓的“忙”中给抛到一边了。“四风”盛行,不仅挥霍了公款和公共资源,也消磨了意志,错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这是改革发展的大敌。
* G2 A) \3 j( k+ N' `7 X+ R' r, q4 e+ N/ q2 l6 }* f5 [
我们的事业需要只争朝夕的干劲。当下的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来不得半点拖拉和耽误。今天,许多干部好不容易摆脱了无聊之忙、破除了歪风之扰,怎能不珍惜大好光阴,全身心投入到本应争分夺秒的事业中去,怎能不勤勤勉勉地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何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考验,新问题层出不穷,新课题不断涌现,其中有不少是我们不懂的、不擅长的,本领恐慌、能力恐慌愈发凸显,学习研究的任务很重。因而,“闲”下来以后,更要干起来、忙起来、学起来,而且要干到实处、忙到点上、学到深处。; u4 v# I1 E, x- O" Q
2 v9 s% o: r; Q 对领导干部来说,忙与闲,折射的是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群众福祉为念,“闲”下来以后,心才能静下来,作风才能硬起来,境界才能提上来。鲁 军《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9日 04版)
, \/ m- O- E' v* q2 d+ a8 m/ |7 c3 e" Z4 V }2 B) w
' w2 F( }2 J# S$ J! d" {8 x!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