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走进状元博物馆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4-1-10 13: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休宁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至今已1800年。据史籍记载,自隋唐至清末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中,休宁共产生了19位文武状元。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位休宁籍状元的手迹、手书、奏折全能找到。到休宁一定要去中国状元博物馆看看,感受一下“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浓厚的徽州文化氛围。   
  站在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状元文化广场,脚下是以红砂石、青石,配以四块花圃铺就的“三甲”图案。广场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四柱青石状元坊,与钟鼓楼、平政堂构成一条中轴线。状元坊八狮护柱,魁龙腾越,四面坊额上分别题有“东南邹鲁”、“天开文运”、“状元故里”、“千秋万代”等鎏金大字。广场上更引人注目的是,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的八根青石景观柱,采用传统徽雕技艺将昔日的“海阳八景”刻于石柱之上,每根柱子上用篆、隶、行、楷四书镌刻名称,有“白岳飞云”、“寿山初旭”、“风湖烟柳”、 “松萝雪霁”等,图案饱满,字体工整。广场北面,博物馆院墙上镶嵌着“五子登科”、“麒麟送子”、“蟾宫折桂”等以“千年科举”为主题的十六幅大型石雕花窗,艺术地再现了科举历程。众多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数什物纤毫毕现、逼真传神。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穿过海阳钟鼓楼步入状元博物馆。   
  展馆共分五个展厅。第一展厅采用实物、图片、音像、文字介绍等方式展示科举知识、状元文化以及休宁县19位文武状元的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部分历史名人的墨宝和明清鱼鳞图册。第三展厅主要展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云山石刻拓片、馆藏新安画派的代表绘画作品、红木家具和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荫馀堂”的模型及图片说明。根据旧县衙“平政堂”原貌复建的“工字殿”为第四展厅,博物馆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举办的“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文化”在这里展出。第五展厅主要陈列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的珍贵文物。据导游介绍,状元博物馆共有554件状元文化类珍贵藏品,其中有10件堪称镇馆之宝,即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洛阳状元胜迹图、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   
  在第一展厅,我们看到了《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清代宣纸上显有“光绪六年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等文字和试卷正文,是目前休宁19位状元中唯一一份被发现的状元殿试试卷。很认真、很仔细地将试卷看了又看,此时我想起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啊,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府组织、普通人自愿报名参加的分科考试,经层层选拔人才,并授予官职的一种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废止于清末,前后历经1300多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英才,也扼杀了无数读书人的天性。我想无论功过,不论过去和现在,科举时代产生的骄子———状元,却始终是人们赞赏备至的“偶像”,也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以《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为背景,我请朋友为我拍照留念。   
  沿着科举的脉络于各个展厅仔细观看,大小不一的橱窗里面摆放很多古籍:有启蒙读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有童生、秀才、举人学习的参考用书和考试卷。这里还摆放砚台、笔洗、灯盏等古代学子的学习用具和照明用具。观看中,导游还说了状元黄轩自幼勤学苦读的故事。黄轩小时候就刻苦好学,挑灯夜战,学有成效。为了不受干扰,每天黎明用梯子爬上家中堆放柴草的阁楼,然后让家人将梯子抽走,到晚上才请家人送来梯子让他下来,大有破釜沉舟的气概。由于谦虚聪明,敏而好学,最终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蟾宫折桂,高中状元。听完导游的叙说,我想,虽然古时的科举不可取,但对于他们那种“闻鸡起舞”、“囊萤映雪”、“负薪行吟”苦读成才的艰辛历程和学习精神,对于今天仍在放飞梦想的莘莘学子来说还是有很大启迪的。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当我走出海阳钟鼓楼,回望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中国状元博物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那19位状元的音容笑貌,感受到的是状元文化的魅力,听到的是一片琅琅读书之声…… □王唯唯

标签: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