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主要是谈工作、讲问题、说事情,自然不可能像文艺作品那样,写得多么感人肺腑、引人入胜,但也得避免空洞乏味地说教、老生常谈地说事。我常跟起草文稿的同志说:
" I& y: c0 d* J) h“如果写稿子的人都觉得写的话没什么意思,那么别指望用稿子的领导会很有兴致地去念;如果写稿子、念稿子的都觉得稿子不怎么样,那么听稿子的一定不会被打动,甚至根本就听不进去。”
% P {- ^4 ~, q* D: ]
J& B, b; d; ]3 _事实也是如此。有的讲话稿写得好,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要是写不到位,越是滔滔不绝,越让人听起来云山雾罩、不明就里,效果往往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把工作谈到位、把问题分析透、把事情讲清楚,还得有股子钻劲,有股子灵性和悟性,想着法子写出一些别人愿意听、听得进、也能够接受的“道道”来。 / q# A4 n; p$ r
8 M* f" `" \; D9 a0 A- r(一)
. r0 w/ L7 O6 U3 _# y记得几年前,某县发生了一起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层面的影响自不待言,对整个干部队伍的士气也带来了一些影响。随后省里召开领导干部学习会,以此为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提出改进要求。 $ \0 ? L% j# U$ ~7 w" O
这个会上领导讲话的基调是反思、纠偏。需要反思的方面很多,施政理念、工作思路、领导方法等都值得反思,但反思毕竟是手段,目的还是要帮助干部找到问题、解答困惑。说实话,基层干部平时工作压力很大,都想把一个地方发展好,但往往动机和效果很难统一起来,特别是过程中有许多东西需要平衡。所以这个稿子既不能不痛不痒,也不能做怒目金刚,要说到干部心坎里去,就得拿一些干部感同身受的东西来说事。
1 J6 [% m& Z3 G( n那段时间我们在和基层干部的交流中,常常听到一些抱怨,这给我们很大触动。我们将之比作一种“悖论”,即“干部满怀抱负,想着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一些群众却不以为然,认为你是搞政绩工程,捞个人资本;干部吃苦受累忙招商、上项目、搞建设,有人却不领情、不买账、不支持,有时甚至把你往歪处想”。一些干部长期处在选择的困境,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
. p( t& x: r$ w& M. T+ }3 g& d我们在起草讲话时,用这个“悖论”做引子,一步步挖根源,并提出解决之道,领导也非常认可。讲话之后,听会者产生了强烈共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写领导讲话稿也一样,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多从听会对象的角度去考虑要讲的内容,把握说话的度,多说一些接地气的话,干部也自然能够理解和接受。
" n, I) [' b) n9 g6 c& |, a1 }
$ X6 t! k" w/ N: P, [! }(二) 5 n, R* _- Y: w! X
俗话说:“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待见。”各级领导干部讲话讲得多,会议也听得多,对稿子优劣的鉴别力很高,对一般泛泛而谈的稿子是很难产生兴趣的,这就要求讲话稿必须写得有新意。要么在立意和架构上出新,要么在表述和观点上出新,总归要抛出点新东西,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样自己有兴趣讲,别人听了也感到新鲜、解渴。
& o" L! ]8 }9 h G: W有一次,在准备某地区发展工作会议前的座谈中,有专家介绍了世界银行的一个研究成果,即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主要是遵循提高经济密度、缩短时空距离、减少区域分割这三大经济地理特性,进而重塑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实现区域的融合发展。因密度、距离、分割这三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D,也被称作3D黄金法则。相对来说,该地区的整体性特征不是那么强,但作为一个经济板块,板块内部、板块之间的融合之势正在强化,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稿子中我们就用了这个“3D黄金法则”来阐述该地区
3 U$ d$ E7 a( c/ r. E2 I2 ^* @“融合”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基层同志平时做惯了实际工作,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感性认识往往比较准,但对支撑发展的理论依据可能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听到这个法则,大家既有耳目一新之感,也觉得印证了平时的感受。 7 _) [5 Y3 n6 P
$ \: t- x# q, r) ?* |
(三)
% Q! u6 ]' }! k/ l1 ?不少同志怕写务虚的稿子,因为这类稿子主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这样的稿子,应少一些“老子训儿子”的居高临下,多一些老师教导学生的循循善诱。 0 R" f2 }% V W( a1 p) l" y
我们有个坚持了十来年的做法,就是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年年讲作风,怎么讲出新意,这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特别是2013年的作风大会,是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狠抓作风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央领导同志对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相关的认识和要求必须讲透彻,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还得在掌握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稿子主要用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把自己摆进去,从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入手,通过谈体会来讲认识。
, h& ]0 P6 ~& F; o3 M: M0 S) t& ~( Z2 [, P. A5 Y( }
写出“道道”,既是件费心费力的事,也是件苦中作乐的事,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提炼、勤于积累。王国维说过成大学问者要历经三重境界,我们写讲话稿要有所精进,可能也要反复在两种境界之间切换:一种是“寂寞沙洲冷”的境界,为文之前一头雾水直犯愁,费尽思量、绞尽脑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种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境界,等思路拨云见日、破茧而出之时,灵光闪现、文思泉涌、心生喜悦。过程虽然曲折,身心虽然疲累,但会后领导一句勉励的话,与会者一句赞赏的话,都可能让你顿感累意全无;而未来若能亲见提出的思路付诸实施、见诸成效,更是感到宽慰不已。2015年09期《秘书工作》,◎文/ 东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