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

[复制链接]
溪明老秘 发表于 2009-2-27 17: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黄建平


  将乐县委、县政府把2008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弘扬六大文化,为实现将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提高认识,主动推进。
  (一)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是提高县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必然要求。将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县,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素有“文化之邑”之美称。1700多年形成的县域文化,通过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文化积淀,富有浓郁将乐特色,凝聚着将乐人民对将乐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将乐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秉承着将乐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因此,必须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凝聚人脉,凝聚人缘,凝聚人本,凝聚人气,不断提升推进县域发展创造力。
  (二)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是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在县域综合实力竞争中,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文化已经成为县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今年,我县着力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带动,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项目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作为经济、技术、人才资源相对匮乏而县域文化资源相对丰厚的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县域文化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竞争力。
  (三)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是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新发展新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县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很大成绩,但随着人民群众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对精神文化的内容、风格、样式、品种、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必须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突出重点,凸显特色。
  (一)弘扬和谐文化。一是不断巩固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年”第一位的任务,立足县情,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县干部群众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巩固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建设城市和谐文化。积极争创第十届“省级文明县城”,大力实施“绿美亮净安”工程、“温馨满意”工程和“文化小康”工程,不断深化文明县城、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社区联建联创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动群众性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三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集镇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管护、竹业开发、特色工作五个方面确保实现新突破,持续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暨信息共享工程”、“宣传文化中心户”、“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护林运行新模式”、“关爱留守孩”等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和实效。
  (二)弘扬苏区文化。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组织撰写宣传将乐苏区的各类文章,编写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史和英烈故事,播放中央苏区县专题片,印制专题宣传材料,深入中小学、农村开展“中央苏区县”党史宣讲活动,不断扩大革命历史的宣传面。在高速公路路口设立“中央苏区县”大型标志牌,举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物展,开展唱响优秀爱国革命歌曲“夏季风”广场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苏区人民爱祖国、爱将乐、爱家乡的热情。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妥善保存、整理收藏好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期间各类文史资料,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编辑,整理存档。继续做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物调查和征集工作,全面掌握将乐县有关中央苏区各类文物基本情况,及时公布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设将乐中央苏区县文物陈列馆,全力做好有关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工作。三是加强政策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成立将乐县中央苏区办,争取尽快列入中央、省、市对中央苏区县的统一管理,在项目及经费安排上与原中央苏区县享受同等待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对苏区县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中央苏区县的品牌效应,精心策划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三)弘扬杨时文化。一是丰富内涵。加强县杨时研究会建设,进一步挖掘整理杨时理学文化内涵,编辑出版《一代理学宗师杨时论文集》,传承和弘扬其倡道东南、经邦济世、尊师重教的精神。二是广泛宣传。在县内外交通要道和景区设立“杨时故里”宣传牌,在“新华网-将乐在线”、将乐县人民政府网和县内媒体开设“杨时理学文化论坛”,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省级以上媒体撰写论文和专题报道,拍摄《闽学鼻祖——杨时》系列电视专题片,举办“杨时诞辰日”宣传纪念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实效。三是完善设施。建设杨时纪念馆,塑立杨时雕像,修缮龟山陵园,筹建龟山图书馆,加快杨时文化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增强杨时文化开发利用效果。
  (四)弘扬乡土文化。一是整合资源。成立“将乐民间乡土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抢救南词、食闹民间音乐及“闹花灯”、“擂茶婆”、“踩竹麻”等民间舞蹈和白莲地方土京戏、堪厚武术、南口三月三白粿节、古镛玉华跑马将军、万安花灯、安仁桥灯、端午龙舟赛等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丰富乡土文化内涵。二是提升品位。做好将乐“三绝”的保护、传承、开发及利用工作,发挥将乐“擂茶之乡”、“民间音乐之乡”、“南词表演之乡”、“祭祀庙会之乡”和“霞客联盟”、最大擂钵铜雕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品牌效应,力争“西山纸”年内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申报《最早溶洞画诗》吉尼斯世界纪录,进一步提升乡土文化品位。
  (五)弘扬英雄文化。一是挖掘整理。认真编辑郑忠华影像、文字系列资料,改造提升郑忠华纪念馆,塑立郑忠华雕像,深入挖掘、整理郑忠华精神的时代意义,不断丰富英雄的精神内涵。二是加大宣传。以郑忠华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抢险救援勇士”和“中国骄傲”荣誉称号,以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契机,积极与上级媒体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演唱会、图片展、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网上纪念馆、出版英雄事迹专辑等各种形式,加大对英雄的全方位宣传报道,使英雄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三是深入学习。继续组织开展“学英雄、见行动、促发展”主题活动,建立 13支“忠华志愿服务分队”,进一步扩大“忠华助学基金会”的筹资面、资助面和影响面,用英雄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县干群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六)弘扬创业文化。一是营造创业氛围。加强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的交流和学习,宣传和推进创业事迹的宣传报道,树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典型,让创业榜样走进普通百姓,激励和引导全县上下人人向往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业,努力形成万众奋发、和谐创业的生动局面。二是优化创业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政策、信息、技术、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部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对15个重点部门、36个重要岗位的100多名工作人员实行民主评议、管理,强化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部门监督,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宽松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三是增强创业力量。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成立6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组,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定经费”,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进一步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六大员”作用,扶持发展“双十、一百”(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名农村经纪人)新经济组织,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各类企业,动员和支持城乡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创业力量。
  三、把握关键,精心组织。
  (一)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以宣传文化单位和有关部门为骨干、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基础的大文化建设格局。下发了《将乐县2008年“文化建设年”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加大投入。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实施以东门一期续建和二期开发建设、三华南路开发建设、上河洲新区开发建设为代表的14个城市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着力抓好总投资2000多万元、15个社会事业项目,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着力抓好8个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抓好玉华洞、天阶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县镛城影剧院修缮和县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工作,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推进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加强村级(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扶持、完善、整合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深化村级文化中心户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坚持社会联动,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多种实现形式,多方筹资,市场运作,加快建设,确保实效。
  (三)健全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与经济建设任务目标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督查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共将乐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陆金莲)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gjb8625872 发表于 2009-2-27 17: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谢谢楼主,发个好贴,再次感谢
 
abcd7821673 发表于 2009-2-27 17: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没有点击率楼主是不幸福的 面没有回帖的楼主则更不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33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