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之二十--健全完善机制,提高行政效率

[复制链接]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3-1 0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思与行】之二十--健全完善机制,提高行政效率
发布时间: 2008-8-18 17:35:07 被阅览数: 266 次 来源: 尤溪县委办公室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思与行】之二十

 

 

 

健全完善机制 提高行政效率

——浅析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的关系

林 景 源

 

市委黄书记提出的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如何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的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公务员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职责;必须善于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在法定权限和程序之内,发挥部门和干部的积极性,完善各种体制机制,挖掘潜力,不断提高效率。

一、要规范行政机关四个运行机制。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县先后多次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一批审批事项,规范了行政审批的依据、条件、程序和时限,实行了“窗口式”、“一站式”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如部门搭车审批、职能交叉,业务流程不规范、程序繁琐,建设项目审批和企业年检、年审时间较长,条块部门协调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机关效率。对现行审批事项要进一步严格清理,规范审批行为。对已取消的审批项目要落实到位,任何部门都不能再进行审批或以“备案”等名义搞变相审批;严格规范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对一些可以精简的、备案即可的项目,不要再搞审批;完善部门内部的分工负责制,尽量减少内部审批环节、节约审批时间。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不违反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项目进度。二要建立完善首办负责制。第一位接受事项办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就是首办责任人,首办责任人的素质对机关效率和形象影响很大。现在,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有的部门窗口服务水平不高,工作人员收了申办材料后,当时不审清楚,也不告诉申办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或者没有一次性讲清楚所有要求,导致办事的群众必须来回修改、补充材料,不胜其烦。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各部门窗口服务工作,接受办理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对申办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力争当场验明,一次性将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全部告知申办者。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要选调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到“窗口”办公,并赋予其相应的、必要的职权,同时要在窗口部门设立接受投诉、监督的部门或岗位,接受基层和群众监督。三要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行政审批的时限,是基层和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这几年,我县绝大多数的部门都能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办事,群众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个别人员以种种借口,办事超出规定时限,甚至出现吃拿卡要、收好处费的现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各部门都应尽最大努力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决不能没有好处就不办事或慢办事。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在法定时限内,按照尽可能减少办结时间的原则,设定本单位有关事项办理的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承诺。行政机关所有面向社会办理的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情况特殊需超过时限的,要经上级领导批准并先告知审批对象。凡没有正当理由超出法定或本部门承诺时限的,要依规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四要健全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我们很多工作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联动,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配合不得当,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原因。现在有些事情名义上有多个单位负责,但实际上往往落实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单位负责,在管理上存在“真空地带”。对此,必须加强跨部门的协调,形成齐抓共管、无缝化管理合力。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交叉、权力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努力杜绝权责脱节、有权无责、一事多管、出了事都不管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各个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大对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力度,加快建立各部门有效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要完善三项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对提供高效服务的公务员进行适当激励,反之给予相应惩戒,对于形成机关良好的风气和正确的导向非常重要。一要明晰部门和岗位相关责任。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研究制定各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特别要结合全县中心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明确各部门具体目标任务,制订落实方案和工作进度要求。各部门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岗位承办工作的内容、数量、质量、程序、标准和时限、权限、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清楚、要求明确、便于考核,使每个公务员都明确自己所处岗位的职责任务,使人人都能对应一个具体的责任。二要公平公正实施考评。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设立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不同岗位的绩效评估标准,按照量化考核的结果和基层、群众的评价,对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奖励,引导广大公务员围绕提高效能开展工作。要把效能考核与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升降去留、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晋职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努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问题。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配合,从考察和调配使用干部的角度,对执行力强、办事效率高、基层和群众评价好的干部,推荐提拔重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实际工作表现不佳、群众意见大、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机关形象的干部,要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要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探索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增强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要落实责任追究机制。要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部门行政首长对本部门的工作全面负责,并对其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对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办事拖拉推诿、贻误工作的,要追究该部门行政首长的责任。要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县委、县政府决策和交办事项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健全效能投诉网络,完善效能投诉管理机制,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究。凡被投诉较多、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问责,根据问题严重程度,进行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等。

三、要健全三项监督机制。一要加强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县人大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加强《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县政协要充分发挥聚集各界代表人士的优势,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机关行政效率提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可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快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建设两大方面,广泛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督促行政机关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积极献计献策。二要加强纪检监察和行政监督。监察部门要牵头召集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行政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立行政监督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形成责任追究合力。对被投诉多的单位要加强调查监督,确实有问题的,要及时提醒并督促改正;对屡有问题而不改的,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要加强县政府投诉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对机关效能投诉问题的督查督办。对被投诉的党员干部有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纪检组织要及时介入调查,依规处理。三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基层评议机关作风和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扩大基层和企业办事人员参与评议活动的范围,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强化社会对机关作风的监督。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对行动迅速、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大力表扬,树立先进典型。同时也要适当披露机关中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加强舆论监督,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提高效率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思与行】之十九--科学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思与行】之十八--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推荐给朋友 | 打包发回信箱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8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