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促进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09-3-2 1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黄 福 松
2008年7月28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伟大理念。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文明状态,体现了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和谐。如果从另一种方式表述,和谐社会是基于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内,让每一个公民都能自主行使正当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本文仅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一个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所谓公平正义,应该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等、分配的合理和司法的公平。这样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状态离这一目标似乎还有很大差距。从当前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情况来看,建立和谐社会,关键是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它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推进的力度有很大关系,同时依赖于制度的理性建构。笔者认为,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质是实现利益均衡。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伴随的,是我们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不是传统社会的均贫富,它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发展不同群体的利益,推动社会稳步前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性就在于我们能否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利益均衡,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公平首先要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当前,我们尤其要看到,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发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不同群体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的差异,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在维护自身利益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因而,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政府要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的关注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利益均衡的内容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要促进社会公平,除了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外,还必须从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社会成员能比较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福利及就业的权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和接受法律保护的权利。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再分配已逐步向农村和城市困难群体倾斜,但力度有限,且有限的补贴被过快的物价上涨而抵销。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在公共财政框架内优先满足教育、社保、卫生等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公共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等现象。
    第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基础是民主和法治。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得到崇尚并且在社会运行中发挥根本与核心作用的社会。民主意味着公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各个不同群体都可以参与政府的立法和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同时要求,政府应当通过民主的程序,为不同群体之间搏弈提供平台,由此制定出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法治意味着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直接目标是规范公民的行为,管理社会事务,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但其最终目标在于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及其他基本政治权利。因此,民主法治的作用在于保障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建立良好的秩序,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近几年,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主法治建设,为推进人民民主,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重视基层民主建设,直选从农村发展到城市社区;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在宪法中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付诸实施,大体框定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框架。通过扩大基层民主,逐步构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架构;通过司法改革和行政改革,构筑一个更为公平的利益沟通与谈判机制等,这些为公民在法定的渠道内可以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推进民主法治制度实施并不容易,各地执行的力度和把握的尺度也不一致,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不协调、不和谐现象依然突出,如: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以及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等,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也不是很到位,行政不作为、服务效率低、执法不公平,引发群众频繁上访等,必须引起重视和共融共鸣。
    第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推进农村建设。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而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不均等,尤其是城乡分割的体制使广大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受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表现突出的是农村享受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太大。这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虽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并在农村逐步建立救灾、社保、医保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等保障制度,但从总体上看,各级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很小,农业贷款余额占全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例更低,这些与城市相比是不相称的;而且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加上农村原本基础条件较差,农民群体难以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虽然这些现象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所有公民都天然地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各级政府在为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提供服务保障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二元分割的城乡结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建设投资结构。要在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本设施、公共事业等方面统筹谋划,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融对农村支持的力度,加大全社会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二是消除妨碍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就业、土地征用、农村金融制度以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最终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形成公共服务均衡分配的制度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农民享有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制度,建立城乡可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把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视同抓经济总量、抓投资项目一起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并提高其权重,同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奖惩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同步发展。
    三、人大应当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积极作用
    人大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权力的行使者、实践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能,也是人大权力发挥的客观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法定职权中,必须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通过加强监督,促使公共权利得到健康运行,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有效协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首先,要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利益均衡、缩小城乡差别,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还要靠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才能促进诸多矛盾的有效解决。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在履行职能中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用好决定权。加强对事关全局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执行情况等报告、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涉及“三农”和民生重大事项的审议,及时做出决议、决定和提出审议意见,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和农村同步发展相协调。用好监督权。积极研究改进有效的人大监督工作方法,把监督职能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列入监督重点,使人大监督过程成为凝聚民心民力的过程,成为化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过程。
    第二,要关注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按照“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的要求,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问题摆在人大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社会公平、维护民权列入人大实施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畅通渠道听民声。搭建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平台,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依法行使。依法履职促公平。监督支持有关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做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治安管理、就业服务等工作,努力推动城乡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第三,推进民主法治。重点围绕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中发挥有效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基层政权建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构建基层和谐。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监督政府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促进实现公正司法。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督促司法机关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杜绝办理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通过开展调查、评议等形式,推动司法机关规范执法行为,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群众诉求权利。加强人大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接访、督办、分析、反馈等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