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这属公文的正文结构问题,也是构思中谋篇的内容。 简短的公文,主要包括缘由、事项、要求等三部分内容,结构形式大同小异。正文开始要写发文缘由(引据、目的、用意等),开始一段的末尾用过渡句领起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事项(内容、进程等),可以采用文章式、条款式,也可以篇段合一。末尾有惯用结语,各个文种互不相同,也有提出要求(希望、号召等)的。 篇幅较长,信息量大,有点份量的文稿则不同了。不变中有变化,操作比较复杂。但无论多么复杂,也一定要条理清楚。这首先是个“识见”问题,只有思维清楚,条理才会清楚,想法太乱写出来也会乱,所以理顺思路很重要,是个前提条件。有了前提还要学习他人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把握,以后驾轻就熟,跳出固定模式,怎么写都是好的。文无定法、文成法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安排好结构,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可注重以下三个问题: 1.层次和段落 一篇公文的结构,最起码的要求是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这是条理分明的起线。 所谓层次,就是指公文的几个组成部分。安排层次要注重到突出主旨,顺序合理,避免交叉,体例匀称。常见的方式有: 总分式开始先作总的概括(前言,似“导语”,总结报告中则是总体评价),接着分别叙述。分别叙述的各层次间有一定联系(前后、因果、重轻都可以根据用意来安排),形式上是并列(用序号、小标题或“跳行”),最后一个小结(强调式、升华式、号召式、无尾式或惯用结语)。指示性通知、奖惩性通报、工作计划、调查报告、综合报告等文种,常用这种结构形式。 递进式各层次内容层层推进,前后有一定关系。例行报告、情况通报、工作总结等文种常用这种结构形式。 时序式也叫贯通式。按事物进程、时间推移来安排结构。情况报告、事故报告、专题报告等文种,常用此种结构形式。 所谓段落,就是公文结构的基本单位,也叫自然段。划分段落,可以按中心意思(主旨)、条项内容、时间发展阶段等来划分。 2.照应和过渡 照应就是公文内容的前后要有关照和呼应。常用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题文照应。 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二是由总括到分述之间需要过渡。过渡的形式有三种:过渡词(于是、就、因此、总之、可是、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等),过渡句(公文用在总括文字(前言)的段落末尾,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过渡段(将过渡句提出来单设一个自然段,一般用在较长的公文中表示内容的明显转换)。 3.开头与结尾 开头方法很多,如引叙式、目的式、概述式、说明式、提问式,等等。但公文的开头一定要“起笔立意”,开门见山,直扣主旨,领起全文,不支不蔓;还要简短凝练,文字少而内容集中,并且文字新奇,引人注目。元代人说的“凤头”就是这个意思。 结尾常用的方式有总结式、强调式、要求式、呼应式、号召式,等等。但要写得实在,不着空文,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元代人说的“豹尾”,就是说结尾如豹尾击石,响亮有力,或者空谷回响,令人回味。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