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和条理性是所有公文共同的特性,请用职业化的语言和心态写好每一篇公文。
每一个不得不从事公文写作的人,都会经历一个基础和进阶的过程。
基础,首先要把所有公文文体的大致架构、格式弄清楚。确实像八股文,各类文体早就形成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固定模式,年度总结有年度总结的架构,新年致辞有新年致辞的固定模式,通知、函、请示、调研报告、先进事迹都有早就固定下来的架构模式、固定用语。初学者最好不要随心所欲更换模式和架构,那是高阶大牛们偶尔才做的事。关于格式,国家颁发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及其具体解读,各位可以从网上直接搜到。
基础第二步,在写这篇公文之前,要先搞清楚三个要素:公文使用者、对象和目的。 使用者:这是总经理的讲话还是书记的讲话?职位的不同,立场和用语、甚至结构就要发生变化; 对象:这篇文章是给谁看的?这个讲话稿是对着某些特定观众的,还是要在上级部门的会议中发言的?还是对下级某单位或某部门提工作要求和肯定工作成绩的?对象不一样,口吻、用语都不一样。 目的:这篇公文写出来的目的是什么?请示上级同意一件什么事情?原因是什么,怎样写才理由充分条理清晰?这篇讲话稿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全体干部职工还是什么? 如果这三个要素你不清楚,请主动和要你写这篇文章的领导或者同事多多沟通、交流,一定要搞清楚。
基础第三步,语言。公文写作的语言其实都有个共性要求:简练。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述清楚需要表述的事情。请各位忘掉那些抒情啊、散文啊,尤其是交流性公文,比如请示、通知、公告等等,每写完一句话,就要好好想想这是不是最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表述方式。
进阶。我想很多和我一样写过一段时间公文的,都正处于这个阶段。公文写作其实不是一件会写几篇、写过几篇就能一劳永逸的能力,需要一直累积。比如你看2015年的工作报告,在整体框架结构和用语上,和2005年的有什么不同?和1995年的有什么不同?可以说,公文写作需要不停的学习和累积。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累积的,应该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 一是习大大各类讲话。这个不用说吧,习大大讲话的架构、用语都值得大家一再阅读,习大大引用过的古文经典都被各级政府用烂了好嘛。 二是新闻联播。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能从新闻联播里看出不同的要点。从事公文写作的,当然是听最新的用语、与本行业有关的最新政策动态,好第一时间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三是当地喉舌报纸。比如我们当地的××晚报要闻版,看到合适的语句、排比、用词我都会拿小本本记下来,记得多了,写作的时候遇到不知道如何表述的,需要官话套话的,都可以套上合适自己单位、行业的,直接用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