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关于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1-10-23 0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纺织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县政协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企业调研、到江苏吴江、常熟及浙江绍兴等纺织产业发达地区学习取经等方式,就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纺织产业自2002年起步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已经初步形成了纱、线、布、服装四大门类行业布局,纺织纱线总锭数达到75万锭,占全省纱线200.16万锭(国家统计局数据)的37%,年产各类纱线12万余吨、提花面料500余万米、针织内衣10万件和各类服装100万件,为逐步打造成江西省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好的“纺织产业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其发展历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规模和产能快速增长。从2002年至今,我县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0.41%,大大高于同期全国纺织工业19.41%的水平,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当年的12.74%提高至现今的27%,成为了支撑奉新县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江西奉新工业园区已经集聚江西金源纺织、江西宝源彩纺、江西三邦实业、江西恒昌棉纺织印染等六家规模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从业人员达11559人,纺织设备达到3000余台,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近4亿元、新增设备300余台、新增从业人员2000余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纺织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纺织企业6家,年纳税超千万的纺织企业1家。

2、装备水平和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当前我县纺织业主要是纺织纱线,园区纺纱机械几乎都是国内外最近四年出厂的先进设备。据统计,我县共拥有意大利络利安和日本村田络筒机116台(套),日本喷气织机26台、意大利全电脑高速无缝针织内衣机6台(套)、剑杆织机400台,国产的清花机、清梳联、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气流纺、精梳机等2000余台(套),园区纺织企业劳动定额大大低于行业标准。同时,纺织产品也日益丰富,生产出纯涤纱、纯棉纱及其它涤棉、涤粘等混纺用纱、服装缝纫线、纺织化纤原料、纯棉大提花面料与服装产品等2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一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金源”、“恒昌”等棉纱品牌,“靓巧”、“非洲一号”等服装品牌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3、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和产业集群呈现初步发展态势。2005年至2010年,福建金纶石化集团在短短的5年内先后投资17亿元在我县工业园区新建了江西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宝源彩纺有限公司和江西华春色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全部建成后生产规模将达92.5万锭,成为江西省最大的棉纺织造企业。同时,我县以天顺公司(现为江西奉新家庭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家庭纺织69家农户,已购置剑杆织机400余台,家庭纺织总投资已达2000多万元,每月可加工提花贡布50万米。在这些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带领下,我县纺织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新增投资4.854亿元,2009年新增投资4.0823亿元。纺织产业集聚开始形成,纺织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纺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相对不大,产业链亟待延长。从产业规模角度来看,我县纺织产业与中部地区的县级市如新野、樊城等相比,其产值和生产能力差距较大;与发达地区相比,其总量规模还不及魏桥、华芳等大型重点企业。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县纺织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我县纺纱环节最强,前端原料环节十分薄弱,除有一家再生涤纶短纤维企业外,所需化纤原料全部依靠外供;后端的针织、服装等行业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产业链前端针织纱线与高档缝纫线难以相匹配。从产品结构角度来看,我县产品主要以纯棉纱、化纤纱为主,品种较为单一,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高支纱、精梳纱比重偏低,各种纱线交并、交织和大小提花产品比重小,纱布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附加值低,品牌运作能力不足。

2、公共服务平台尚不健全,产业配套体系亟待完善。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总体规划和针对性强的纺织产业政策支持,纺织企业布局随意性较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惠政策体现不出对纺织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缺乏检测、公共研发和科技创新等促进产业升级的创新平台,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三是缺乏市场化的行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建立,市场秩序不稳定。四是纺织基地道路、网络、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尤其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迟迟启动不了。五是缺乏配套的会展中心、商务中心、仓储运输等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无纺织专业市场和发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体系,致使对效率和成本十分敏感的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在选择落户我县时存在比较大的顾虑。

3、普遍存在“用工缺口”,人才培养培训和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一是因奉新自然条件和企业自身条件限制,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实用人才难以引入。二是因劳动力资源不足及纺织行业工作性质限制,普工流动性大,生手多、熟手少。据人劳局今年六月份调查,金源公司、宝源公司、三邦公司、恒昌公司4家规模纺织企业共有员工4849人,普工缺口达1350名左右,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用工短缺。“用工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企业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不稳定,成为了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研发能力不高,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企业的生命力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和研发产品。目前因我县多数企业总部不在奉新、财政支持力度小及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多数纺织企业在我县还没有建立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能力及与下游产品(织布、印染、服装加工)配套能力薄弱。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我县几乎空白,国内市场高档的精梳纱、高支纱及高支、高密、宽幅织布等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还不能生产,纺织企业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十分有限。

5、地区竞争加剧,金融危机及非关税壁垒瓶颈亟待突破。一是国内外地区竞争加剧。目前,国内纺织发达地区在设备、产品、市场方面越来越发达,有些地区,产品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象江苏吴江盛泽,无梭织机突破2万台,成为全国无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另外,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及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正以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吸引大批资金进入纺织领域,抢占纺织业这一块蛋糕。二是因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大涨、物流成本上升等原因,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纺织品出口阻力不断增大,使得目前已经处于微利状态的纺织企业运营将更加困难。

三、对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高成本压力下的沿海发达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如此形势下,可以说我县纺织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紧跟全国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力争到2015年,我县实现纺纱能力200万锭,涤纶短纤生产能力35万吨,织布生产能力3亿米,其中高档服装面料2.4亿米,高档服装生产能力500万件,成为以涤纶短纤针织产业为优势核心的先进纺织工业制造基地,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整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成为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全国纺织服装中心。我县纺织产业在战略上要力创国内知名、国内领先的棉纺织基地;在策略上要规模拉动,结构调整,特色发展;在产品上要以化纤纺、棉纺织产品为主,拉长产业链条;在市场上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功能上要立足江西,成为区域纺织产品的加工贸易中心。要以纺织原料、纺织、纺织深加工为支柱,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推进奉新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完善,重点发展纺——织——染三大行业,加快突破印染瓶颈,形成区域配套、上下游衔接、多点支撑的纺织工业产业链。把奉新县建设成为以纺织、印染和终端纺织品生产为主导,完整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为基础,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支撑,集约化程度高,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要的新型纺织品产业基地。

2、高位推动,政策扶持。对纺织产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真正把其作为奉新主导产业来抓。尽快成立以县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纺织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专职机构,配置强有力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纺织产业的规划、实施、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出台纺织产业具体扶持办法,除享受县招商引资统一的优惠政策外,对一些大型的拥有高科技或知名品牌的纺织企业,要在用地价格、用电、用水、税收、信贷、技改、招工等方面出台更进一步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并由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款,建立纺织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龙头企业的高新技术引进和推广、高级纺织专家人才的引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创、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交易市场的建设、省以上级别的纺织行业科研攻关课题的研试、省以上纺织品知名品牌的创建、纺织信息网站的建设等。对成功上市、年新增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纳税超千万元以上纺织企业实行重奖。

3、立足环保,高质建设。本着“既要发展,又要青山绿水”的原则,积极处理好纺织(印染)企业引进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一是高标准设计和建设3万吨印染污水处理厂项目。要按照目前政府确定的BOT方式,高标准、高起点建好污水处理厂,严把质量关。二是控制印染企业规模。纺织基地建在我县潦河边,潦河水流量不大,对污水承受能力有限,要坚持本地纺织企业印染需求量与印染企业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严格执行省发改委批复的2万吨/日处理量,控制印染企业引进规模。三是提高引进企业门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发展导向严格筛选入园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及相关标准、规范,重点选择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新、工艺先进、治污设施配套、产品档次高、品牌影响广的大型骨干项目,防止沿海发达地区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至我县。

4、延伸链条,扶优扶强。抓住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西移和“东桑西移”的战略契机,按照“做大中间,做深两头”的思路,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有效壮大我县纺纱生产规模。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大基础项目,原料项目重点发展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生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满足奉新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本地原材料产品为主,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提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生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要围绕江西省唯一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建设,抓好印染、水洗、整理企业的合理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以强势企业集团的拉动,推动全行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技术改造,使其迅速膨胀、做大做强。要以金源公司作为扶持重点,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对家庭纺织企业的引导,使其逐步走上市场化运行的轨道。

5、政府引导,完善配套。按照 “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宗旨,立足长远发展,合理确定配套产业的种类和规模,出台相应扶持办法,鼓励本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投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政府引导、逐步形成、滚动发展”。一是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协会负责协调企业关系,制订行规、行约,维护行业利益,监测行业的运行,总结交流经验,及时了解并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政府出前期资金,由协会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探索建立技术、人才、咨询、培训、信息、融资、网站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产业集群的社会服务体系。二是把专业市场的培育作为引导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按照大产业、大流通、大服务的发展需要,采取多元化融资的办法,加快建设集原料、产品、配件及信息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产业大市场,推动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力争三年内建成富有奉新特色的原棉大市场。三是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建设原棉监管库或储备库。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这一品牌,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在我县建立原棉监管库或储备库,从源头上解决我县的棉纺企业的棉花需求。四是围绕产供销环节,加快建设适合纺织产业特点,尤其是服装等终端产品需要的多批次、高频率、小批量、多品种等复杂要求的专业性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五是进一步加快纺织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和商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纺织基地内的道路、网络、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在纺织基地内建设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商务中心,按照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要求,建设一个集商贸、写字楼、餐饮、住宿、超市、银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务中心。

6、科技创新,增强后劲。纺织工业的发展,质与量要同行。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和向上争取科研项目及技术改造资金,借助外力来弥补本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不足。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科研开发机构,大力开展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产品升级。鼓励棉纺织行业重点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重点加强新型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产品的技术研究;化纤行业重点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及复合型纤维,注重开发引进竹碳纤维、原竹纤维等新型纺织材料。

7、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全方位为奉新纺织产业输送人才。以省纺织院校合作为主,以奉新三中职业教育为辅,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要充分利用省纺织专业院校的师资雄厚、招生面广的优势,依据企业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重点培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企业文化教育,要充分发挥奉新三中职业学校优势,为进厂员工开展经常性培训,主要是岗前一般的培训,重点放在简单技能、职业修养、敬业精神层面上。相关部门要有计划地与各类专业纺织院校签订用工协议,制订相对较为优惠的措施和政策,吸引外地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各类人才到奉新就业,在子女上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技能提高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总之,在新一轮纺织产业发展高速增长期,只要思路明确,抢抓机遇,挖掘优势,不断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我县的纺织产业一定会迎头赶上,后来居上,再创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2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