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关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范文

[复制链接]
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2-2-23 0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制造”发展提供了契机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尤其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不断涌现,“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在此背景下,宁波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从规划编制、平台搭建、工程推进、项目引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了许多实质性工作。“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为宁波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提供新的支撑点和动力源。
“智慧城市”建设将形成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效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对制造业来说,一方面,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海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等,这些都需要制造业企业的参与配套,由此,“智慧城市”建设会形成市场巨大、范围很广、链条很长的智慧制造产业链,催生一批智慧制造产业;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促使智慧技术向传统制造业领域辐射渗透,给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化、信息化的“芯片”,加快开发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新产品,从而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宁波有基础、有条件的相关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由“一般制造”向“智慧制造”转型升级,抢占智慧制造产业的先机和高地。
二、“智慧城市”建设派生的智慧制造产业链
根据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博斯艾伦(Booz Allen)的研究,在未来25年内仅对全球的城市供水、供电和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就需要投入40多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差不多是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市值。另据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未来中国仅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就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智慧城市”建设派生的智慧制造业市场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除了已经目的明确的IBM等少数几个大企业,许多制造业企业对自身在这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链整合浪潮中的定位依旧模糊不清。
厘清智慧制造产业链是制造业企业找到在产业链上的定位,确定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就类别而言,智慧制造产业链上的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见表1)。
(一)智慧技术
较为主要的产业有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二)智慧基础设施
较为重要的产业分工有智慧的能源、智慧的电网、智慧的建筑、智慧的水利、智慧的医疗和智慧的金融等。其中主要需要制造业参与的是:
智慧的能源——智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系统、高精度能源勘测感应器、智能油气田监测系统等。
智慧的电网——智能电表、智能发电设备、智能输配电设备等。
智慧的建筑——高性能咨询通信设备、家庭自动化设备、智能防盗系统、管线咨询系统、智能环境调控系统等。
智慧的水利——防汛抗旱智能决策系统、湖面感知智能系统、智能水路监测系统、智能水面运输调配系统等。
智慧的医疗——医学影像存档、智能医疗资讯系统、远程医疗救助系统、智能医院运营系统、植入体内监视人体健康的仪器等。
智慧的金融——智能交易系统、智能结算系统、智能金融后台管理系统、银行智能调配设备、证券智能调配设备等。
(三)智慧应用系统
从智慧应用系统(终端)看,较为主要的是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物流、智慧的外贸、智慧的气候系统、智慧的零售、智慧的食品、人工智能系统等。其中主要需要制造业参与的是:
智慧的交通——高精度道路感应器、智能铁路系统、智能公路系统、智能航空系统、智能航运系统、智能交通调配系统、机车升级、超导磁悬浮列车、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自动售票及检票系统等。
智慧的物流——集装箱智能标识系统、智能的货物分拣系统、智能物流决策协调系统等。
智慧的外贸——高清视频对话系统、智能的外贸交易系统等。
智慧的气候气象系统——智慧型环境监控系统、天气实况警示系统、智慧型灌溉系统等。
智慧的零售——智能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智能客户管理系统、智能的零售系统、智能的交易系统等。
智慧的食品——智能食品追踪系统、智能食品安全监测系统、智慧的冰箱(配备读取器和天线,协助商店维持产品保鲜、控制产品储存环境以及通过即时销售资料管理库存情况)等。
人工智能系统——智能通信系统、智能机器人等。
当然,“智慧城市”建设派生的制造业产业链远不止这些,需要结合实践不断研究、挖掘和细化。
三、制造业企业发展智慧制造产业所需的基础和条件
智慧制造产业大多具有高端型、智能化、先导性的属性和特征。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相关城市的实践总结,制造业企业发展智慧制造产业需要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企业家创新创业理念是发展智慧制造产业的前提
智慧制造产业技术要求较高,进入门槛较高,企业家必须要有战略眼光,拥有进入新行业、开发新产品的决心和勇气,即成为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具备一定科技知识的科学型企业家。只有尽早找到企业在智慧制造产业链中的定位,才能抢先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因此企业家必须能充分认识到智慧制造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深刻认识到主动参与智慧制造产业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较强的投资能力是发展智慧制造产业的基础
有了创业理念,还必须有投资能力来支撑。尽管一般来说智慧制造产业效益较好,但是其投资额相对较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尤其是研发和人才培养引进成本较高;同时,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投资者掌握相关技术研发能力或资源。因此,企业要有较强的投资能力,比如较充裕的资金、较强的融资能力、较强的科技实力以及能够掌握和运用新型投资模式,比如技术引进模式、借助外脑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品牌联合模式等。
(三)较强的研发能力是发展智慧制造产业的关键
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行业应用已不鲜见,但是在核心、基础的芯片、传感器等领域,则仍然还是国外厂商的天下,我国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较少,尤其是深入展开基础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更少。《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报告显示,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因此,发展智慧制造业,企业须有较强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尤其是基础核心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研发能力。
(四)人才资源是发展智慧制造产业的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要有一批熟悉智慧制造产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使企业能找准方向,整合资源,把握市场;要有一批智能产业成熟型专门人才,特别是掌握有关智慧制造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企业能尽快打造核心竞争力。
(五)良好的环境是发展智慧制造产业的保障
企业发展环境的核心是产业政策和平台。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意见,比如减免税费,优化有关项目审批、核准程序等;要有良好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比如相关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要有一批重点智慧制造项目信息平台、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帮助企业寻找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对宁波来说,要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的落实,细化制定一批扶持政策,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从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支持制造业企业朝智慧制造转型升级。抓紧组建智慧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院,引进一批标准研究机构,打造一批智慧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投资融资服务平台、项目信息平台等基础性公共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
四、宁波制造业企业向智慧制造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汇集大众智力资源,并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技术打造成一条囊括全球全行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过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产业链整合,现有行业的企业将在这条产业链中一一定位与固化,直到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宁波的制造业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向“智慧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主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一)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
机遇,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抢抓机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宁波的制造业企业要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研究智慧制造产业链,充分利用宁波及全国乃至全球智慧制造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朝“智慧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宁波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了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开展先行试点工作,即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展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展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试点;物流系统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医疗系统开展智慧健康保障试点。宁波的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环境,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区域和系统从产业链及应用领域两个方向参与和进入。智慧产业链即是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芯片设计与制造开始,到智慧应用设备制造,最后到系统集成。在应用领域中,目前专家更为看好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商业、智慧的安防等,因为这些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二)加快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
对智慧制造企业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骨干人才以及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高端人才支撑,企业人才的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包括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职能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
宁波的制造业企业可与宁波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高校院所和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建立智慧制造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建立智慧制造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引进海内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高层管理经验及复合型等智慧制造技术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等。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智慧制造需要产学研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行业协会在制定发布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企业围绕行业重点领域的共性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组织重大项目集成创新以解决成果的工程化应用问题,帮助科研单位推广成果以解决企业组织技术难题,组织产学研联合申报和实施省、部及国家计划项目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宁波的相关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宁波电子行业协会、宁波软件行业协会、宁波物流协会、宁波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宁波智能家电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优势,紧紧围绕智慧制造产业发展,协调联盟内部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寻求外力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发展和快速发展。
(四)探索新型投资开发模式
传统制造业企业朝“智慧制造”转型升级的初期,都会面临技术缺乏、资金不足、实力不够等问题的困扰,对此可以通过投资开发模式创新来应对和解决。宁波的制造业企业可以积极尝试通过企业间或产学研间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合资合作,实现资本与技术优化组合;通过与**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进行合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成立投资联合体,承接大项目投资等。
(五)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批规模型、实力型、总部型、跨国型的领军企业。宁波的制造业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建设行业性、区域性智慧企业总部,创新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向总部型企业转型;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延伸和国内外市场拓展,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制造规模经济,向集团型、跨国型的企业转型。   (童明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3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