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金昌:“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启示

[复制链接]
♂缘♀ 发表于 2014-7-2 1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金昌:“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启示
在金昌市新华东路南侧,一块占地400多亩的住宅小区正在加紧建设。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声轰鸣,七八十栋造型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这片拥有2500多套住房的住宅小区,是专门为“城中村”改造的动迁农民修建的,年底前,金川区宁远堡镇高岸子村及其周边村社的拆迁户将乔迁新居,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而早在两年前,宁远堡镇西坡村的农民就通过“城中村”改造,整体搬进了统一修建的居民新村。如今,这里高楼耸立,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散发着恬静安逸的现代都市生活气息。进城的农民不仅拥有住房,还分配了生产区和临街经营门店,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
金昌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思路上求创新,在政策上求突破,在办法上求拓展,在效果上求惠民,积极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安置先行、保障得力、利民惠民”的“金昌模式”,创造出当地城建史上拆迁量之大、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保障措施之全、动迁之平稳四个“绝无仅有”。
“以地换房产”,有效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
宁远堡镇是金昌市委、市政府和金川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国镍钴工业基地金川集团所在地。近年来,随着金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和“工业区东扩、住宅区北移”战略的实施,宁远堡镇的白家嘴、西坡、马家崖、高岸子4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在全镇14个村中,10个村几乎年年都有征地拆迁任务,土地权益、资金分配等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环境优美的城市社区,一边是居住零乱、房屋破旧、垃圾成山的“城中村”。鲜明的反差,折射出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城中村”改造刻不容缓,城乡融合势在必行!
然而,推进农村城市化、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积累显然不行,该如何破解土地与资金这两大突出矛盾?
对此,金昌市新修订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集中、六推进”思路,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金川区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创造性地推行了“以地换房产、以地建保障”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在宁远堡镇西坡村和高岸子村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
金川区副区长杨立志向记者介绍,“以地换房产”就是指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下,为了解决拆迁改造资金问题,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农用宅基地和周边土地可按规定标准置换相应房产,动迁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实现社区化居住。
在西坡村,农民人均拿出1亩地便可换取54平方米的房产,其中包括24平方米的住宅和30平方米的经营性资产,并对入住惠民新区的农户人均奖励1万元的暖气补助费和装修奖励金。目前,西坡新村已建成农民集中安居住宅楼45栋1656套,98%的农户已经入住。
在高岸子村,采取统一以成本价集资建设住宅楼的办法,每个农户家庭可集资住宅楼一套,按户籍人口以人均15平方米的成本价集资,超出部分以优惠价集资;统一以成本价集资建设经营性资产,每个农户可按户籍人口以成本价集资建设沿街经营性门店,人均20平方米。截至目前,高岸子新村已动工建设农民集中安居住宅楼75栋2535套,年内可全部交付使用。
西坡、高岸子“城中村”改造的惠民新区,在满足本村农民住房需求后,还有部分剩余住宅楼。以此为契机,宁远堡镇在城郊村农民进城问题上又进行了探索。近郊各村农户在自愿拆除旧宅和自愿对土地实行集中有偿流转的前提下,可以成本价集资入住惠民新区,户均一套,人均以成本价集资不超过20平方米,超出部分按优惠价集资,引导更多农民进城。
宁远堡镇党委书记王世江说,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了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使农村原有宅基地得到综合利用,为城市扩容提供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和性质的前提下,将进城农民的土地有偿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实现了土地的集约经营。
健全保障机制,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生计无忧
农民进了城、住了楼,生产怎么办,生计咋保障?
金昌市各级政府实行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为“城中村”改造的动迁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金昌是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上建立健全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援助、老年人生活优待等制度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同时,率先实行户籍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类别,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并制定了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消除了原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政策差距,使转户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在就业、住房、入学、养老、医疗、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宁远堡镇的西坡、高岸子村按照“以地换房产、以地建保障”的模式,由政府补贴为动迁农民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凡年满16周岁的农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高岸子村党支部书记石培玉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有91名困难村民享受低保金,有210名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除了社会保障,宁远堡镇还为动迁农民规划建设了统一的农业产业区,给每户划拨300平方米。同时,在临街黄金地段统一修建了经营性门面房,给“以地换房产”的农户人均分配30平方米,既可做生意,也可外租赚取租赁费。
进了城的西坡村村民沈如成,在统一分配的生产区里饲养了20多头奶牛,每年有1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他告诉记者,除了奶牛收入,他的临街门店一年还可收入租金3万多元。
西坡村党支部书记祁发祥说,现在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搞经营、跑运输或在大企业务工,连四五十岁的妇女都能找到保洁、绿化等工作。
农民搬进新社区后,政府加大了公共服务力度,在居民小区建立了社区组织,设立了事务中心和服务大厅,派驻工作人员,就近为农民提供低保、社会救助、医疗保险、事务办理等各种服务。政府还在小区办起了幼儿园,建成了能容纳2500名学生的小学,农民群众在“城中村”改造、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亮点”
金昌市各级政府创新机制,多措并举,使“城中村”实现了和谐“大变身”,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转化为城市发展的“亮点”,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规划先行,着眼长远。金昌市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的原则,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将“城中村”改造列入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之中,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有效避免了二次动迁带来的各种弊端。
启示二: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题是资金来源,金昌市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造性地推行了“以地换房产、以地建保障”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农民不花一分钱就可置换到住宅和经营性房产,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容易为动迁者所接受,拆迁难题迎刃而解。
启示三:保障有力,服务到位。政府不仅为动迁农民妥善解决住房问题,还规划了农业产业区,建设了经营性门店,落实了社会保障政策,使失地农民收入有来源,生计有依靠。在西坡、高岸子“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中,各级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配套建设水电、供暖、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服务,使进城农民居住便利,生活无忧。
启示四:以人为本,利民惠民。各级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政策制定、规划设计,还是动迁安置、配套服务,时时处处都为农民着想,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使群众在“城中村”改造中得到了实惠,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6粉丝

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