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世事国通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 {# e9 _; v/ a P( P+ g7 B
8 N4 P/ n% R' F* G5 @8 l 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9 ]" O3 J4 y- u* k6 G0 r
- J8 |( v9 g W; K; o$ j2 p+ ?6 r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及至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I) c- U+ {" f6 I( J/ V
; C4 P- Y5 r: J) ~6 i 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1 a9 Y9 Y7 n6 C2 y' z$ ~8 K& m$ F7 k9 w6 G! v* I5 Q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现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 `' R: W( D6 ^6 U: }# @
7 P. R: l5 `% L; [7 @ 1.能辨风向才会使好舵
2 _2 ]: g5 r: Q: q* y4 R+ J+ Z+ D" b: _ W# A3 e( c; n
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学校教职。究其原因,便是不会察言观色。
' n+ F* @& }- |6 |/ x
Q, x% p$ n; N% _ 我们如能真的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例如在访问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应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应对~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恰当地处理。
6 \0 }9 r- ~$ C1 E2 B& I+ d9 D8 T- _( ]3 |% `, G
主人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同时有人在小声讲话,这表明刚才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主人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丢下一个最重要的请求告辞:“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来补报。( U" \/ f' W5 a2 e @ j
' k' c. m5 d) ^4 b5 v, R" j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 k- v4 y6 F1 ~& `% } m$ @. ~' q6 ?: t9 p3 A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难免发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作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
7 R4 ^2 f' `- _( h
% w# T8 p) q5 f; ~! Z8 R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问才能使舵。例如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的观察,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 k# |0 S2 k6 ?
) `# k1 U# F! A7 }3 @( D9 U1 q6 Q6 c& x/ h
①上司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
* C8 o: ^) f7 I4 ^- K% A6 A, E" \ j, }8 J8 }% V z
②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I" B, L" r* E1 s u
/ a9 J+ J/ [# s9 X3 t2 Z/ I' H
③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 L% u# S: x2 B- C: f
0 G' \+ G* Y9 C0 l, q& n4 A ④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着下属,或有时对下属眨眨眼——下属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 }+ n$ Q' U7 |/ R8 H! J
6 {) t4 }9 [" Z6 C" o ⑤上司的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要把下属着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下属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9 H6 q8 T4 q; Q# q1 I' n4 s) X
* V. r$ l- K0 Z8 r9 G
③上司偶尔往上扫一眼,与下属的目光相遇后又如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上司对这位下属还吃不准。# ^6 Z1 K0 N& L/ b4 x' O; Z
. ^* S w( J: m* u7 g ①上司向室内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它表示上司要下属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 ], F( g" s0 D5 @" D$ l# x& L! F* R/ R" ?
③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 w: Z+ Y& a& W$ @1 K* k! S7 X1 ~, O8 w
②双手插腰,肘弯向外撑,这是好发命令者的一种传统人体语言,往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0 X8 i2 [: G8 F) K, z4 p
' G; u& B9 y* Q4 z+ d ①上司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固然说明他此时很轻松,但很可能也是自负的意思。4 R9 ?- d) ^2 c6 T3 ?
! g! E* a$ T: T2 K# w- i
③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 }& [9 V0 Y" w( J- g# p( X0 h& E6 c
! Y% y! C- `* z; Q* H: q ③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 J. c- Q2 ?/ t: w, G! X# N: s0 m# X! i1 m0 C) o6 \
③上司拍拍下属的肩膀——对下属的承认和赏识,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认和赏识。如果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2 a. l) T' G' e: Y! U
- ` z4 t& d9 v @手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一定要驳回对方的示意。# l: L W# I$ R( m0 U& g
5 x3 k/ l3 D6 R; M! b$ g. K9 A9 Z
①把手捏成拳头——不仅要吓唬别人,也表示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倘用拳头敲桌子,那干脆就是企图不让人说话。
, o0 U* E# U8 ?; g2 |$ q
: L0 i0 P# T. Q 当然,要做好社交中的“天气预报”,需要更为详尽的“气象”知识,在接下来的小节中,我们将分门别类介绍给读者。
6 f* w3 u$ H+ V' H- u' N& T& N
0 H& n8 x8 p& h7 s# Y
% P6 y! W: G+ W, k# X 2.善于捕捉“弦外之音”* R; J9 X) |- i3 {/ _3 N2 n m: V. M
; j, F0 f( D" J 有个穷人患病,病情渐渐沉重,医生说他没有希望了。病人祷告众神,说如果能病好下床的话,一定设百牛祭,送礼还愿。他妻子正站在旁边,听他这么说,便问道:“你从哪儿弄这笔钱来还愿呀?”他回答说:“你以为神让我病好下床,是为了向我要这些东西吗?”
, j4 V5 f q, {. A; ]0 ]" x# r$ g8 k
这故事是说,实际上不想做的事情,人们倒最容易答应下来,人有时候心口不一。由此看来,察言是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深知别人的内心世界。' d$ Q+ R$ r8 w% H
2 ~2 `6 s1 G0 Q2 V( K: w
①由话题知心理。
: d% O9 _9 w" n, O6 D
# [* }7 }; \- C1 @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 [, X/ m* t8 s- B J; f
* t/ E4 m- V+ f2 @- e 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她们最大的关心对象。有时也谈论文夫或孩子,那是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形象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0 `+ o ^% A S# `9 R5 Q
3 o! B/ }! @2 S7 B, G- B 在年轻小伙子的世界里,他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车子。关于车子的杂志也跟音乐、足球杂志一样畅销。小伙子的话题几乎都涉及与车子的品牌、行程距离、速度等有关的话题,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其实,他们那么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自己对这些懂得很多,这也是一种时髦的话题罢了,无非是显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侃,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脸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h$ t! h+ U9 ~' X
! u3 f- J& Q- |
②措词的习惯流露出的“秘密”。
, d7 v1 x2 d1 G& G3 @3 C0 v* Y
# k( Q) x: `4 O; r8 x/ D% Z8 M5 i 语言表明出身,语言除了社会的、阶层的或地理上的差别外,还有因个人的水平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措辞。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就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就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在这种意义上,正是本人没意识到的措辞的特征比词语的内容远为雄辩地告诉我们其人自身。
b; ]+ f5 a! }: Z S& E# m, k1 r) [: q
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独立心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4 P$ P- g7 z( k0 @% D( A3 x1 {
/ Q3 F% A* Q+ g2 e7 b L" A; C
人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写文章。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有自我扩大欲,反过来探寻这一点,就能窥见其人的内心深处。例如,对说话者是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多会感到困惑,其实,这种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择业时,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过分矫饰,反而画蛇添足,让别人如坠云雾的效果是最不利的。这种情形常常不过是反证了对自己的智能的自卑意识,将词语作为盾牌,掩饰自己的自卑感。《围城》中的张先生在方鸿渐面前大肆卖弄自己的洋文,以显示自己博学,实际上只反映出其知识的贫乏。' ?* u: F. z- O |
3 r9 {3 L3 F4 R* E% {5 |6 R4 [ ③说话方式才能反映真实想法。, k {+ K) h1 E& u9 m
: v4 p" }/ a" @5 U$ z, s" z; ^& N, R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q) B; W( O( c7 K; q0 \
, Q8 Q. B" W" v1 K7 V
(l)说话快慢是着破深层心理的重要关键。. f8 S: |$ B! a$ O2 J% q
+ y4 l8 @1 w- P Y/ l 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油的感觉。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决起来。
& E1 |" e+ o. _+ X: Z8 V- y& O1 i9 G) o/ f
假如说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而这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打扑克,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老婆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要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儿干不完等等之类的话。他的说话语调也一定会比平常快,这样,他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
& f: K. y5 k, t& b
, C+ x4 E$ c1 O6 Z- E; | |& X 遇到男人这样时,做老婆的一定要慎重,什么事一旦有了开头,就会有下次,不可掉以轻心。
- v5 d; J& @2 b0 o; O! z/ m8 L
6 a( @% [/ g, m% B, a& t (2)从音调的抑扬顿挫中看破对方心理。
4 D) A" s2 a; f( O1 k! i7 h* m2 ?7 C" K
上述的那位“加班”的男人,当他回到家时,他说话的语调不仅快,而且慷慨激昂,好象今天的“加班”的确让他很反感——他是很不愿意“加班”的。
2 O' W6 v! P# `7 \8 ]- |( o4 o2 v, ]
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
3 F: s- }- Q& O5 a* s P* M- z5 [( W9 S& G
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8 f. H' E9 P; s9 a( o& G% {
5 S1 e- e6 I t5 x6 C U
(3)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
1 t+ r- }2 h" L5 T# ]4 N: r0 V- U' ~0 P3 N" y' T
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
8 `% ^9 M" P8 t# _, e! j5 J7 e* d" N% w ]4 M& ^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
. c3 B. r- p; C6 y$ g, S* K: ^, m/ f, Y6 X# K( k9 C+ l
有些人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由此看来,这位倾听者完全依靠坚强的耐心J再配合一股好奇心,才能最终突破讲话者的秘密。
* C; e4 q, c* S( }: Z; y; @: ^
4 ?7 W% m- I) L5 H3 T- }- O6 |3 J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就会和他从一个平常的话题切入,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在高兴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
$ _- {: }3 O: M& L h* C' o4 C5 A; r) V+ C0 J& s. U
( |6 z# t# M& s9 f* H. e8 _1 a! \+ C! F& U5 N* q' w' p" J7 Z: u
3.脸上的表情,天上的云彩
3 v: ^% i1 q5 K. P6 s- i" Z3 j0 G% G, h1 I" H R, A
观色是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这与老猎人靠看云彩的变化推断阴晴雨雪,是一个道理。* C: Z% I U; x4 c: ~* a+ x
4 \, l& @1 K: @. |/ w4 V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离。可是,随着生活的日渐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却常常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吵架了。
/ C8 R7 N. P- N
: U, z6 V S' i' F0 y 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满,就互相争吵,各不相让,但吵过后,两人坚持不了几个小时又和好了。可是,随着吵架次数的增加,这好象成了家常便饭了,小A和小B谁也不愿再理睬对方,他们经历了一个冷漠的阶段。
3 K9 y1 s# o& \7 Z) ]- @8 f& I( `1 g% E6 @
但这也不是办法,小A和小B还要面对家人和朋友,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们逐渐过渡到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彼此显得关系还不错、很恩爱,而一旦只有他们独处时,家里则静悄悄的,互不打扰。渐渐地,没人在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但这并不是尽弃前嫌,只是有时候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而已。随着彼此间的不调和发展到极端时,不快乐的表情反而逐渐消失,他们的脸上反而呈现出一种微笑,态度上也显得卑屈又亲切。
. g% Z; G( O* v2 k
$ @% _6 w! ~ [; a7 k 怪不得一位经常办理离婚案的法官说,当夫妇间任何一方表现出这种态度时,就表明夫妻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 ~: l4 h& y8 t+ y& Q- j( h
" p3 q% N6 \# P" P3 _( `( M; A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驰,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
0 I& V2 j. I3 n- u- [! J: e- k+ d" ~ c. U
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满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 H& s. c1 i) b" _9 [9 [! X$ @8 U/ s+ t/ q0 k$ `% H5 q- m. {, Q
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对方的真实情感。在以表情突破对方心理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 F7 V$ R' Y0 P, G
# B' g/ X' m2 ]3 S$ G$ q) y; e+ a ①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0 c O' [4 t- ]. I, i. T) W
+ k/ i# U8 m& _' R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人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都一副无表情的面孔。其实,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因为内心的活动,倘若不呈现在脸部的筋肉上,那就显得很不自然,越是没有表情的时候,越可能使感情更为冲动。' P7 ~3 x2 v: k. S$ |4 ^
+ F- e: I1 k/ \; v; z3 x0 E- l
例如,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显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实他内心的不满很强烈,如果你这时仔细地观察他的面孔,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或者当场让他难看。最好这样说:“如果你有什么不满,不妨说出来听听!”这样可以安抚部属正在竭力压抑着的感情。# q- y* G' d' ~2 M. X
3 k, ~4 R" D) G2 a' I 但是这种时候也不宜说话过多,避免正面交锋,而应另择时间,开诚布公地与下属交换意见,这样就可以圆满解决与下属的这种低潮关系,主管的好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b, F2 n/ |, p
9 D" ^3 A# E. W) }3 f 毫无表情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极端的不关心,另一种是根本不看在眼内。8 Z8 ^2 I" l0 h
: e5 w( S7 i3 D1 W$ [) }
例如,这里在谈话,有人就很茫然地看到这边来,表现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这就是一种根本不看在眼内的表情,这有可能代表的是一种好意。尤其是女性,倘若太露骨地表现自己的好意,反而不妥,不如就显现出一种近乎漠不关心的表情来。
: w3 D8 T2 i9 @5 o$ v' o9 ^0 ` t) U
③愤怒悲哀或憎恨至极点时也会微笑。0 E: U4 r l1 Q7 c! I
$ Q* p! r9 E8 i6 R! Q- j( a n
这种情况眼光表情不同,通常人们说脸上在笑,心里在哭的正是这种类型。纵然满怀敌意,但表面上却要装出谈笑风生,行动也落落大方。
/ X9 V7 s) U. C/ |+ L% P q
+ d+ o+ C% M% E+ _ 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觉得如果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想法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无异于违反社会的规则,甚至会引起众叛亲离的现象,或者成为大众指责的罪首,恐怕受到社会的制裁,不得已而为之。
. ]: {$ Y7 v# t7 G
. `' ~: _ A9 A2 E0 ^/ Z 由此可见,观色常会产生误差。满天乌云不见得就会下雨,笑着的人未必就是高兴。很多时候,人们去苦水往肚里咽着,脸上却是一副甜甜的样子。反之,脸拉沉下来时,说不定心里在笑呢。
5 L, ~/ ^! E3 v- ^& }1 Y% m0 K4 I2 |: t d' F+ h
) A- }) ` t* \7 `
4 t! u$ N0 C. a0 J 4.透过“眼神”辨人心
p5 r: L1 }& I5 O% y
% c8 P; M9 S) n2 r 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说白了,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_$ H7 G* d9 D+ r
" B: [; M, j0 ] 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因此,被称“五官之王”。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6 y* M& b6 c" {6 s
% S3 O3 R6 n9 M# B
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难看清屋中的情形,读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晓人们内心状况。4 }" v7 W; b% d
3 a) A% D3 T/ I- w* J. a8 P 眼睛看人的方法由来已久。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其修养功夫如何深远。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人的个性还是简单的,而值的表现则不然。性为内,情为外,性为体,情为用,性受外来的刺激,发而为情,刺激不同。情所表现最显著、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假装的。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0 w: D* i& l' }: m, r
& H& b5 E r! Y 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定操胜算。只要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N9 _% A) W- a1 ^! s
5 p7 M" |% B- u# j9 ~: w3 \3 Q3 k
如果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这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本能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
) c8 R; X" c# T. X2 e' L' E. e) g
2 C! L5 l( Z2 ~4 i 如果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V1 X6 L: P& Y. {4 F
v: U$ o- f# ?, S) G5 y" q) { 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5 M6 t! Y# B! ]" c" G
: f$ v; d4 {, H9 E# x# m$ i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 p' g9 |' m3 s3 j3 D" y
r; q# P8 I" p& T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 R) Y! k6 |& P. O& g# ~ n# `/ e6 V9 k$ e' E3 D7 x, r+ M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7 `* i) n7 C' X# T0 ~: i1 N4 l
3 I. q& u4 h% c% C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I9 m& Z. V; E. o- ?5 x
& a2 y3 w. w6 N* ] 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如果不赶紧告~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
7 q; z/ K! c* }8 E% _) H
2 s& l6 w+ E/ V/ I9 O- {: J" T 你见他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y8 J7 C' x, E% ^( W8 e$ R! j
3 |1 j4 K; c; J4 _2 Y3 T$ G' r
要是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H8 X+ {" g6 w& _3 v$ r4 d
8 T( H6 ]# O. v. n2 y$ K 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高明的结果,不如奚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1 k5 ]% ]2 E2 {4 T3 z! |) N9 V+ o" }5 H
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3 d/ _/ f& @1 E1 a( x1 B# `, f% u0 v
, N; \3 W: M4 G8 t9 M ' A2 f& \: N( s4 y- _+ T. u n
1 k/ h6 e5 s V* c1 q) F+ Z1 y 5.用座位画一张“人心地图”
7 Z& D0 j4 R$ Y
- `/ |/ s& `$ j; \4 u+ I' D
4 L2 ]' J6 a4 G( A8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