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雄文出彩之家 发表于 2015-11-11 1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雄文点评:

新年伊始,许多彩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查研究。为及时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我们选编了《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一文。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本文提供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带有原创性、实用性,彩友们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出彩写作法,加以综合运用。

“调查报告的出彩写作”是出彩写作法讲座的一个重要章节。讲座强调,要把出彩写作法运用到包括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在内的调查研究的全过程。首先要深刻领会调研的意图、目的、范围,交给你做的题目,可能是个大范围、大题目,接受题目任务后,要把调查前的功课做足,认真阅读有关资料,深入了解有关背景,通过“拉条子”、“定位子”方法产生创意,聚焦重点,选准一个有新意、有深度、有空间且有价值的角度和侧面。在调查过程中,可边调查,边对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消化,不断深化立意定位,形成若干“盘”、“套”半成品素材,并深入挖掘。调查基本结束,进入调查报告撰写阶段,要在前面初步立意定位和初步加工的基础上,按照出彩写作法的“六子”路径和方法,完整系统地进行研究、加工、提炼和制作的工作,形成一个出彩的调研报告。(详见出彩写作法讲座“调查报告的出彩写作”部分。)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有四个环节,一是选题,二是调查,三是研究,四是写作。总的要求是,问题要瞄准,调查要深入,研究要透彻,真话要敢说,文风要清新。结合这些年的调研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问题要瞄准

先从选题说起,选题就是找问题。农民说,秧好一半谷;我们说,题好一半文。题好不仅仅指标题好,更重要的是选题好。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找准问题。扶贫工作有句新鲜话叫瞄准式扶贫,我套用一下,调查研究要瞄准式选题。


1、“三个围绕”确定范围

有些调研任务是领导安排的,我们不需要选题,但更多的调研需要我们“找题目”,政务重重,题海茫茫,怎么找?

围绕中心。我们经常说,跟着书记干,围绕中心转。书记就是中心,一把手就是中心。党委政府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工作中心,调查研究只有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才会有所作为乃至大有作为,否则“顶磨子唱戏——人吃亏戏不好看”,甚至有“偏离主航道,容易被搁浅”的危险。所以我们要自觉而勇敢地“到中流击水”。俞正声主席当年主政湖北期间特别重视农村税费改革,我写了几十篇税改问题调查,大多得到了他的批示肯定,批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此文很好!”后来罗清泉书记致力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试验,亲自挂帅出征,一月主持召开一次会议。我沉到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调查,一年时间写了20多篇调查报告,罗书记批示:“余爱民同志对新农村建设几个问题的研究很有深度,所提建议很好。” 我把这些报告汇编成一本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同志亲笔作序。李鸿忠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就是组织开展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0万干部进驻到全省2.6万个村行政村,走访1060万户农户,实行前所未有的“全覆盖”。活动开展前,李鸿忠书记委托农民日报何红卫站长调查全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何站长邀我参加,调查报告得到了李鸿忠书记的长篇批示,称“这份报告是沉甸甸的”、“我们要用好”、“在抓‘三万’活动时当做‘指引’用、当教材用”。此报告作为全省“三万”活动的一号《参阅件》下发。

围绕大局。调研选题要有四性:要有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说调研课题四大核心要素:一大、二广、三重、四远。调查研究需要胸怀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善于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抓住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寻求统筹解决的思路。所谓“身在卒位,心谋帅事”“开门我最小,关门我最大”,我们经常笑自己“写一篇报告便当一回书记”。我调到省委政研室不久,写了篇《湖北新农村建设的十点思考》,俞正声书记批示:此文很好,很多内容可吸收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有此开篇,我信心猛增,紧接着又写了一篇《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关于湖北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又一次得到俞正声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的充分肯定。正声同志批给全省县市区参考,杨松同志则批给省委党校做辅导教材并要求作为长期研究的课题。

围绕难题。解决难题是调查研究的本质属性。调查研究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空对空”,要搞“地对地”。能够解决问题就是成功的调查研究,“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克难点,尤其是要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具体的调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要有敢吃螃蟹、敢尝“禁果”、敢淌深水区、敢闯地雷阵的探索精神和无畏勇气。应该说,我写的调查报告更多的是想在难题上突破,是想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参加了三轮“三万”活动,蹲点团风县四个村,住在农民家里三百多天,看到了黄冈地区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了解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农业的主要问题是谁来种田和怎么种田的问题,实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和三留守的问题,实质是收入问题和平等问题;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问题,实质是“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的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两水问题,种田没有水,种子播不下去,吃水也不安全,压把井的水又黄又苦;两债问题,绝大多数村负债,村民小组也有债务,我们住的那个有个小组欠债数额还比较大;两路问题,公路只到了村没到组,进进出出仍不方便,生产公路也要修,至少要让农机开得进去;两房问题,新房无规划,杂乱无章,老房子不拆,东倒西歪,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我们联系的那几个村的,也是全省甚至全国普遍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调查的重点课题。


2、“两点一线”锁定目标

打枪要两点一线瞄准,调研要两点一线选题。两点即下面一个点和上面一个点。下面一个点是老百姓的着急点,上面一个点是领导的关注点。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两句话:急百姓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倘若能急在未急时,想在刚想间则更有价值。一线,是两点之间的连接线,不同于几何里面任意两点都能连成一线,我要作的连接线,是指我的工作责任线。所谓一线,就是“守土有责、有土负责、守土尽责”。我觉得,脱离了本职一线,纵有千万个两点也不容易连接,而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干部,都能自觉地连接属于自身责任范围内的上下两点,那我们的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两点一线连接起来,就找到了问题,也就是找到了我要调查的课题——有价值的课题,可以决定调查一半成功的课题,一炮就能打响的课题。

我写第一篇调查文章《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那是我从报社总编调到县委办公室的第一个月,因为我兼任县税改办主任,下乡调查,哎哟喂,老百姓为承包地的事扯皮太多了,汴河镇平均每村5起纠纷,全镇100多起;白螺镇有个女农民为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喝农药;尺八镇有个种田大户为保住自己“规模经营”的土地也喝农药,矛盾是这样的普遍而又尖锐。往上一看,中央和省委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税费改革负担减轻后带来的问题,正是我这个税改办主任应该“管”的问题。两点一线,应该调研,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没有想到的是,调研开笔第一稿,便获得俞正声书记和时任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的高度评价:“此文很好”“文章花了功夫,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实在”。文章按正声书记要求发全省县市区参考。

一炮打响,有人怀疑我是瞎子撞钟碰运气,我便再试试,其实我心里有底。我接着写第二篇调查文章《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在县委办公室分管文书,有机会最早接触中央和省市文件,那天我读温家宝总理到湖北视察讲话,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一件事你们考虑,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打了一个破折号,请让小余来调查。我写下这句话当天下午,我们老家联盟村的干部找到我,说村里的一部大桥被船撞断了,必须修,但又没钱修,又不能违反政策找群众集资修,怎么办?听他们说这样的新问题下面还多着呢。嘿,这个问题我又抓定了,党中央有要求,老百姓有呼声,我正管着这些事,我不调查谁调查?我不解决谁解决?于是我便着手,广泛而深入地调查。一个月后,我完成了《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来自监利县105村的调查》。正声书记给予高度评价,批示要求湖北日报连载。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全文刊发,发了32个页码,可能创基层同志发稿的“吉尼斯记录”。湖北日报连载3期,加了一个很长的编者按,其中有这样一段“编者感到,他的调查报告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作者敢于正视矛盾,深怀忧患之心和爱民亲民之情,紧紧抓住了税改后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在于以严谨踏实的作风,走百村、串千家、打捞到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在于作者远离八股,不饰雕琢,以朴实无华的文风,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真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那评价多高啊,同事们笑说把我吹成了“革命烈士”。后来这篇文章获得中国社科院等几家联合颁发的全国三农研究创新大奖。我从两次调查中明确体会“两点一线”的“神奇功效”,遂凭此法,勇往直前,扩大战果,两年时间写了30多篇农村调查报告。


二、调查要深入

怎么做到深入?科学的方法是保障,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作风,比作风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责任、饱含真情、扑下身子、掌握方法,以此“四位一体”,确保调查深入。


1、领袖示范和要求

当年毛泽东同志深入到湖南五县调查32天,写下了千秋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年刘少奇同志深入湖南三县调查44天,曾住猪场饲料房7天。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央要求,省、区、市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地(市)、县党政领导同志每年至少要抽出三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所谓深入农村,就是要深入到村到户,特别要到贫困村,直接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在农民中交一些知心朋友。江泽民同志还要求我们,农村调查要进村庄,工业调查要进车间,军队调查要进连队。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强调,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求“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他提出,省委书记要县县跑到,市委书记要乡乡跑到,县委书记要村村跑到。他要求,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2、像鸬鹚一样沉到水底抓活鱼

李鸿忠书记在《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中有这样一段话,讲得特别形象、十分精辟:“群众把我们有的干部下基层比作‘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有的同志还真是这样,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有一种是‘鸬鹚’现象,有一种抓鱼的水鸟叫鸬鹚,这种水鸟专门沉到水底去抓活鱼,越是深水越能抓到大鱼。我们要向‘鸬鹚’学习,沉到基层去。”有的调研难免有点“鸭子做法”,并且是成群的鸭子,浩浩荡荡地下去,又浩浩荡荡地回来,两三天甚至天把时间。县市招待肯定是非常客气,我多年在基层工作,迎接上级领导那是有套路的,所谓“领导未行我先行,看看道路平不平;领导未尝我先尝,看看味道怎么样;领导未讲我先讲,看看话筒响不响。”这还是一般的准备,周到的准备是:“上级调研传真先到,全室动员一齐制造。重点准备综合汇报,分头准备现场介绍。豪华宾馆吃饭睡觉,充分考虑领导爱好。全部接待成龙配套,特别是上访户看死盯牢。”如此“武装到牙齿”的接待,我们下去还能摸到真实准确的情况吗?还有一种比“鸭子下水”还不如的现象,有的同志包括领导同志和秘书同志,很少下基层调研,他们像鸡子一样索性不下水,只在坡上找食吃,坡上也是有食吃的,很多人不是关在办公室里也能写出所谓的调查报告来吗?而今电脑上轻轻一点,什么资料没有?但是这种“网络式、剪贴式、虚拟式的调查研究”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针对这些现象,所以,鸿忠书记号召我们向鸬鹚学习,沉下去调研,要努力做到这么几少几多:少一些车水马龙,多一些轻车简从;少一些隆重接待,多一些食宿从简;少一些充分准备,多一些随机抽样;少一些“路边观花”,多一些“里子找差”;少一些各级干部接见,多一些跟广大群众接触;少一些匆匆忙忙,多一些从从容容。


3、湖北“三万”活动是深入调查的标本

我省开展的“三万”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干部沉不下去的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与农民兄弟同住一栋房、同烤一盆火,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同挖一条沟、同商一件事。任是高山最高处、任是偏远最远处、只要有农户住在那里,工作队员就一定会找到那里,一定会把脚印印在农家堂屋里。在保康的大山里,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深处就有工作队的身影;在洪湖的水面上,渔船划到哪儿,工作队员就寻到哪儿。所有工作队员都在村里住,都在农家访,都在群众中讲,都在田间地头忙。湖北“三万”活动,就是调查深入的标本。我听有的同志说,农村工作还不是乡乡村村差不多,去年今年差不多,甚至全省全国差不多,过去现在差不多。错!我认为,农村工作不是那么简单,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看材料就能了解的,即使下去调查也不一定能获得真实准确的情况。情况不明,决心就不大,决策就可能失误,调查不深入,那是要害死人的。所以,我们要深入、深入、再深入。事实有力证明:干部沉下去了,基层的情况就熟悉了,农民的问题就明白了,老百姓的怨言就化解了,群众上访的事情就减少了,农村社会就和谐多了。事实有力地证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事实有力证明,沉下去才能搞好调查研究,沉下去才能抓到活鱼。越接近乡村,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农田,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农民,越接近真理。

4、老办法、新办法综合运用

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很多调查研究的好办法,比如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全面调查(跑马观花)、开调查会、开研讨会、蹲点、试点、详细地占有材料并抓住要点、交换不同意见、亲自调查、间接了解。现在我们更多地运用新办法,比如统计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专班调查、委托调查、招标调查、联合调查、网络调查、手机调查、微信调查。老办法不能丢,新办法要会用,新老办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5、我的土办法是“五到十见”

五到:听到、看到、查到、走访到、联系到。这是调查的一般方式方法。调查组下去先开座谈会,主要是开市县乡三级干部座谈会,听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这样容易对调查的事情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把握。然后看现场(有时先看现场),不看现场写起来不踏实,看现场能获得具体实在的感觉、生动形象的印象,这是先入为主的印象,非常重要。资料的学习参考也很重要。每次调查我们都会收到很多的资料,当天的资料要连夜消化,把重要的东西摘录下来或者在材料上做个记号,一天一整理,一地一小结,千万不要指望回到单位再去看,回到单位肯定是要将所有调查得到的资料全面系统地过一遍的,问题是等到回去的时候资料已经多到袋子和箱子装不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便给淹没了。走访群众是必须的,但经常是不够的,我们的调查常常因为时间紧而不能做到更多地走访群众,更不说联系没有找到的干部群众。这不仅仅是工作缺陷,而且影响科学决策,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进一步改善。十见是:既见领导更见群众、既见机关更见基层、既见典型更见一般、既见先进更见落后、既见成绩更见问题。好像“五到”侧重于方法的深入,“十见”侧重于作风的深入。

三、研究要透彻

没有调查,研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研究,调查所得的材料如一盘散沙、一堆乱草。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最见功夫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1、四大研究主体

基层干部群众是最大的研究主体。毛主席说得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所作的很多农村调查,研究成果大都来自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总结提炼升华。比方说,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老百姓创造发明的,连那几句顺口溜(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村干部旁边站),也是老百姓编出来的。相关部门也是研究的主体。他们长期做这方面的工作,碰到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被调查者比调查者更有发言权,多听听他们的研究意见,或者说依靠他们来研究解决问题。比方说,你要作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研究,你还是请教水利厅和财政厅、发改委管这项的领导和专家们,不仅因为他们对此有研究,而且你的报告被领导批示下去,最后还得靠他们来落实。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必要主体。重大事件的决策必须请专家学者参与,请他们出主意提意见,这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必要前提。农村有句话,过了厨子的手,汤才是鲜的。我们省委政研室所作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两圈一带”重大战略的调研,都请了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专家参与研究。我们所作的林业改革发展调研,也是请了中国林科院和省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最后的研究主体是调查组,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都要我们来“综合、比较、创新”,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

2、“烧熟七菜、熬好一汤”

这是我的一个“土方子”,也是“老方子”。烧熟哪七道菜?政治要弄熟。调查研究要讲政治。我的最便捷的操作办法是“学报告”。但凡要调研什么问题,我先把党代会的报告和总书记的讲话拿出来学习。政策要弄熟。解决问题一定要有政策依据,主要是看中央和省委制定的大政策,中央部办委制发的操作性政策也要参照。法律要弄熟。这次四中全会的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依法解决调查问题。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要大致知晓,与自身研究相关的法律读本要随身携带。理论要弄熟。很多问题,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要学习参考,我们的调研报告也需要有理论的指引。史情要弄熟。毛主席搞调查研究特别注重这一点,他多次要求,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外情要弄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人家早就从这里走出去了,那我们用不着“在黑暗里摸来摸去”,拿来主义也不是不可以,拿来加改造主义更完美。所调查的问题更要弄熟。这是一道主菜,上面六菜都是围绕这道主菜配做的。酒席宴上最后一道菜应该上汤,调研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往往是结论,是对策建议。

七道菜是“余氏研究”的常规菜谱,并不是所有题课的研究都必须全部“烧熟”,应有所侧重。我写第一篇土地调查报告前,找了《宪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7部法律和几十个中央省市县文件、领导讲话和专家思想来学习,监利21个乡镇我个个跑到,完了之后我写出了3.5万字的《法律解读监利农村土地问题》一本小册子,应邀到几个乡镇几个部门去宣讲,效果特别好,我自以为确实把这个问题搞熟了,这才提笔写《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对于这个课题,我侧重于法律、政策、理论和实践四个方面的对照研究。我写《监利百村化债调查》,我把这些年中央和省市县所有的化债文件都找出来学习,分乡镇分类别整理出41份专题报告,资料积累三个档案袋,然后,花了三个月跑了全县三个类别的村200多个,一类是长期以来无债或少债的村,一类是税改后化债效果明显的村,一类是债务沉重无法化解的村。我自以为这份调查在政策和问题两个方面下的功夫最多,钻研得也比较深。


3、三四五研究法

研究材料三法:去伪存真找最真实的材料,去粗取精选最典型的材料,去旧取新挑最鲜活的材料。研究问题四法:由此及彼联系研究、由小到大拓展研究、由表及里深入研究、由点到面规律研究。研究对策五法:形成主见有独立性,解决问题有针对性,代表方向有科学性,指导全局有普适性,跳起来摘桃子有可行性。

我用这个三四五研究法,做了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比如第一轮“三万”活动前,我参加农民日报何红卫站长所作的调研报告,实际上是对如何开展“三万”活动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所以鸿忠书记批示“作教材使用”。我和何红卫站长所作的襄阳堰河村调查《富民强村关键要靠党组织》,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如何富民强村的问题,提炼出几个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时任省委组织部长楼阳生这样批示:“真理往往是很简明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答案符合农村党建的规律。”前年十月,我们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农交所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调查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写出《农业合作社的样板》和《土地流转七个重大问题》,发在农民日报头版,该报以上送件上报主要领导,关于土地流转的一些思想或被吸收。这些年,我参与领导同事们所作的十多个湖北农村发展战略调查,包括仙洪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七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大别山试验、中国农谷试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省委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评价,所提建议都为省委采纳,上升为省委重大决策,转化为发展战略规划。这是集体研究所形成的高度。


四、真话要敢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我这些年的体会是,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敢说真话的勇气。


2006年初,承蒙俞正声书记关怀,把我从监利县委办公室破格调入省委政研室。来之前我特地准备了一件“礼物”送给俞书记,那就是三篇调研报告:《为什么监利县有线电视发展这么快?》、《为什么农村自来水厂运行艰难——监利县101家自来水厂调查报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村支书不愿干?》。三篇文章一次性获得了三个重要批示,刷新一个记录。第二篇关于自来水厂的报告起到了比较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俞正声同志批示:此件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领导。用适当方式发到各市、州、县、市、区。此件反映了“改水”工作的实情。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关健是机制),加大的投资很可能又是一堆废铁。6.24。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罗清泉等多位领导都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后来的多次大会上,俞正声、罗清泉等领导反复强调,既要加大安全饮水的建设力度,更要加大安全饮水的管理力度。省委、省政府出台两手抓安全饮水工作的政策措施。随后,温家宝总理对湖北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调查组来湖北调研,邀请我参加座谈会介绍调查情况。第三篇关于村支书的报告让我犹豫了好几天。有朋友说,人家送礼送贺礼,老余送礼送问题。快到“七一”了,要歌舞升平,只唱赞歌,何必要学你们监利的伍子胥犯颜直谏惹得君臣都不愉快呢。但我想,这么多的村支书不愿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不报告我失职,我不报告我不安。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将这篇报告递给省委主要领导。后来省委陆续出台了一些关心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好政策,这当然得益于很多同志的意见一齐发挥了作用。

我从这些实践中体会:

1、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三条:坚持做人的良知,坚持知识分子的理性(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知识分子有勇气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坚持共产党员的品质。做到三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保持三过:一切须从实践过,须从群众过,要从大脑过。

2、涵养怀疑与批评精神。即使是圣经和论语经典也不要盲信,即使是过去和外地经验也不要盲学,即使是领导指示和名人名言也不要盲从;崇拜和迷信不可取,跟风和媚俗不可取,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不可取;越高大越要平视,越热闹越要冷静,越欢庆越要忧虑,越高度统一越要独立思考,紧密联系实际,涵养成一种正常怀疑与理性批评的精神。

3、把握三头。少写枕头文章(歌功颂德,让领导睡得舒服),多写砖头文章(抡砖头拍窗,让领导升堂),不写子弹头文章(有攻击性的)。

4、相信领导开明。我们要相信领导的开明而不必搞得那么世故老到。记得那年底省政府召开农村政策座谈会,会议中餐上刘友凡副省长起身下位敬我的酒,表扬我的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大量地占有材料让人信服,二是语言朴实生动有表现力,三是有个人观点,他说:“我对你写的观点,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我跟刘省长说:“我不会因领导不同意我的观点而不敢写出来”。友凡同志说:“这话说得好,就是要有个人独立思考,就为这句话干一杯!”


五、文风要清新

调研报告是写给领导看的,要让领导愿意看,这就要研究调研文章怎么写的问题。俞正声书记曾在我的一篇关于种田大户调研报告上作这样一个批示:此文很长,但易读,可发到县市领导参阅。正是这个不一样的批示,让我认真地考虑如何写好调研文章。


1、改进文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个关于改进文风的重要讲话《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总书记这个讲话是新时期所有文章和讲话的“指南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我学习后,写了一篇体会文章《提倡短实新活深,反对长空假浅俗》。我认为,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该是观点与数据事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相结合。要遵循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篇幅适中的基本要求。

2、“七有一无”标准。我对写文章(不独指调查报告)有一个“余氏标准”——“七有一无”标准:“七有”是即文当有识(见识)、文当有理(道理)、文当有情(感情)、文当有趣(情趣)、文当有物(事例)、文当有文(文采)、文当有句(妙句)。前“四有”——有识、有理、有情,有趣是灵魂性的东西。我以为,第一境界为有识,第二境界为有理,第三境界为有情,第四境界为有趣,四者兼得为最佳境界,能有其一都算上乘境界。内中第三有(有情)乃为文之气质,无感情之文有如无气质之人,此情应当是亲民爱民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吹牛拍马之伪情,应该是实事求是之真情,而不应该是哗众取宠之虚情。第五有(有物)为躯体,躯体要强壮、健康,事例要丰富、典型。第六有(有文)为外表,我这里多指语言这个外表,外表可华丽可朴实,酌文而定,写农村问题调查,以朴实自然为美,朴实生动最难得。第七有(有句)为闪光点(外表与内在的都可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倘有一妙句,全文自风流,调查报告能出精彩的观点,经典的句子,或者能有让人记忆深刻、引用经常的一两个事例,那也就成功了,所谓不求万言垂千古,但望一句入人心,这种成功,常见妙手偶得,也可刻意磨得。我说的“一无”,就是敢于无视文章套路的意思,文有定法,文无定法,有可以变,无就是变。毛主席是写调研文章的大师,我细读毛主席的经典调查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一个体会就是文无定法,变即为法。他的这个报告好像与过去包括现在的调研报告写法不大一样,至少有两个地方可能在我们有些办公室主任那里通不过,一是写得太细太碎,一项项的事写得清清楚楚,详细生动,14件事一一写来,竟写了1万多字;第二是结构不够匀称,8个段落,第8段竟比前7段之和还要长,全文1.8万字,第8段就占了1.1万字。后来再读三读,愈读愈觉毛主席文章绝妙,妙在哪?妙在变,形式服从内容,文章服务革命,打破戒律,自成一体。毛主席写文章自如挥洒,浑然天成,进入了一种化境。

3、引通讯写法入调研报告。记得我刚从报社调进办公室的时候,同事们指导我,说办公室写材料与写新闻是不同的,怎么个不同我一下子不清楚,可我想,能不能让二者相融相通呢?说实在的,传统的办公室那些调研材料我还真的不大喜欢看,我琢磨,能不能像写通讯一样写调研文章呢?第一是把通讯里面生动活泼的事例包括传神点睛的细节描写手法引过来,第二是把通讯里面的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引过来,第三是把通讯的灵活多样的结构引过来,三引之下,调研文章是不是就变得活泼而不呆板了,变得生动而可读了呢?我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写着。

4、改变三段式结构。所谓三段式结构,是指成绩、问题和建议,或者作法、经验和启示,或者问题、原因和对策,反正三部分。这是调研文章的一般结构。我写《江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也想过用三段式写,一写他们的作法,二写他们的经验,三写启示和建议。我在学习中看到此前有几篇外省考察报告,都是这种格局,我就有意识地变了一下,只写启示,9个方面,平面排开,把他们的特点、经验和我省的对比情况以及我的建议都摆放进去了,溶立体于平面,凝丰富于简练,藏巧于拙。省领导给了个八字批示“九点启示,十分可贵!”


5、大量使用群众语言。我体会,无论是写调研文章,还是写领导讲话,要学习运用八种语言,即领袖语言、学者语言、历史语言、外国语言、诗词语言、歌词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这里特别说说群众语言。既然我作的多是农村调查报告,理所当然地有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说的话,也有那些地方的方言、谚语、歇后语包括故事和笑话。这是我的一大“传统优势”,我在农村基层干了多年,别的收获不多,老百姓的俚语方言我备足了一仓库。我写《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用了几十个农民说的“段子”,比方说写到有些地方六合彩泛滥:“七点钟人人都在商量,八点钟个个人心惶惶,九点钟家家打儿骂娘”;写到偷盗特点:“城里偷在下半夜,乡里偷在上半夜”;写到什么是宗族房头:“一姓湾里大房压小房,杂姓湾里大姓欺小姓”;写到有的地方迷信活动抬头:“有物为证,一家一神台,一村一神堂,一方一庙宇;有人为证,巫医比赤脚医生多,道士比村干部多,信徒比党员多”,这些语言都是老百姓的原创,特别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6、让报告标题生动起来。标题具有点睛作用、吸引作用、审美作用。我原来做县报总编,一直认为“好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追求着“题不惊人不肯休”,甚至“敢与大报叫板做标题”。调研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模式,那就是关于+内容+报告。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太刻板了,太枯燥了,太机械化了。创新就是改变。一是多用主题加副题,多用主旨作标题,二是多用修辞手法作标题(设问反问,比喻夸张、拟人拟物、排比对联等),三是灵活多变作标题(数字题、人物语言题、古诗词题、叙述描写议论题等),要尽可能把标题做好、做活、做美,做得如美女的眼睛。我给自己调研报告标题分了个类,大致有十一类。一是陈述题,比如《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来自农业大县监利县的调查与思考》《监利百村化债调查》。二是主旨题,比如《湖北仙洪试验区:创新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益探索——荆州荆门调查》。三是设问反问题,比如《乡镇财政所不收税了干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形势怎么干——对我省信访工作的调查与建议》。四是比喻比如《甜蜜的事业——湖北柑橘产业发展调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次大手术——监利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功启示录》。五是对仗题,比如《让我栽上两岸树,帮你疏洗一条河——洪湖市“林水结合”模式值得全省推广》《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顷青山在等待——湖北林业改革与发展调查报告》。六是抒情题,比如《好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锦绣文章——洪湖市创新建设“锦绣梅园”新农村小区调查报告》、《迎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春天——湖北省小型水利建设调查报告》。七是诗词题,比如《红红火火新生活》、《百里仙洪涌春潮——来自仙洪试验区的报告》。八是拟人拟物题,比如《江汉湖区跃起一条鱼——仙桃市泉明水产合作社调查》、《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试点调查报告》。九是排比题,比如《立即改马上办 消民怨 促和谐——关于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与问题的建议》。十是感叹题,比如《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纪实》、《大荆州一定要发展起来!——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研究报告》。十一是成组题,比如《如何挖万塘——2012年全省“三万”活动前的调查报告》《如何管万塘——省委政研室六个一管理模式调查报告》;《大冶农民侯安杰,跨市种田两万亩》《中国粮王刘文豹,规模经营三十年》。总之,调研文章的标题是可以作得“靓”一点的,大可不必穿清一色的中山装,让人觉得沉闷和刻板。

7、处理好三个节点。一是开好头。开头有多种形式,开门见山式、故留悬念式、揭示主旨式、情况介绍式、写景抒情式、设问反问式、结论前置式等。贵在简洁明了,切忌罗里罗嗦(开头不过百字、不过半页,首页要见第一小标题)。二是结好尾。结尾可以灵活多样,比如结论结尾、主旨结尾、抒情结尾、号召结尾、悬念结尾、自然结尾等。结尾要给人斩钉切铁美、余音绕梁美、启人深思美、给人振奋美,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苍白无力、不要画蛇添足、不要拖泥带水。三是过好渡。过渡形式很多,有数字过渡、段落过渡、承启过渡、并行过渡、总分过渡、撮要过渡等。要求迅速过渡不拖沓,流畅过渡不生硬,简短过渡不冗长。(作者:余爱民

标签: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1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